和田玉家谱的镌刻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田玉家谱的镌刻者

和田玉家谱的镌刻者-地理论文 和田玉家谱的镌刻者 撰文/ 乔智慧 2.5 亿年前,在板块剧烈的碰撞下,灼热的岩浆如火舌般冲刷侵蚀着周边的岩石,在时间与天地的孕育下,经过洗礼的岩石如凤凰涅槃一般重生,新生命的色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青色、青白色、白色……这就是被奉为“国石”的和田玉。源远流长的惜玉情节,成就了采玉、雕玉、藏玉、考古、博物等众多方面的专家,带世人领略了和田玉的德性与至美。然而,美玉是怎样酝酿的,为何它的美如此不凡,其家族成员散居何方,未来它还可以陪伴人类多久……关于和田玉的前世今生、家谱脉络,能说清的,唯有地质人。 早期开展过和田玉勘查工作的不止一人,但后期持续开展相关工作且成就卓著的,当属陈葆章。第一届玉石会议的参加者与新疆玉石工作的推动人;第一个和田玉典型矿床研究项目的主持人;第一次探源原生玉矿床过程的见证者;第一部也是最权威的一部和田玉专著的作者之一……一个个与和田玉相连的第一次,让陈葆章不愧为现代探玉地质第一人。 专家拜师玩玉人 年届八十,与和田玉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陈葆章,如今已是地质学、矿物学领域的和田玉专家。 或许您想不到,他最初的领路人却是玩玉人。 当时陈葆章年仅23 岁,从西安地质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新疆和田地质大队。工作中他了解到,和田有三大特产———丝绸、玉石和地毯———而跟地质有关的唯有玉石。当时地质上关于和田玉的资料几乎为零,出于好奇,1959 年冬天收队后的一个星期天,他来到了当时玉石的专营机构———和田地区手工业办事处。 办事处相当于现在政府设置的“ 二轻工业局”,除管理手工业之外,也是和田玉和其他宝玉石的专营机构。每年冬季在自治区轻工业局的主持下,内地各省市的著名玉器厂派人到和田手工业办事处分购分配给自己的玉石。办事处负责和田玉收购、定级、论价的是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人,人称“老孙头”。老孙头不单收玉石,还收珍珠、玛瑙、翡翠等宝石首饰。 此后的星期天,陈葆章得空就往办事处跑,逐步知道了绺、瑕、汤等玉石术语,学会了按色、坑、形、皮、性、质地等鉴别玉石和分级。 来得越多,陈葆章对老孙头的本事越发佩服了。甭管什么石头,经他手一掂一摸,用水一淋,对着放大镜看上几眼,其级别和价格就出来了,说一不二,绝无改动。卖家若同意,就会拿着写有编号和定价的字条去会计室领钱;不同意则带着石头黯然离去。 当然,偶尔也会有不服气的卖家。他认定了自己拿的是羊脂玉,费尽了口舌,极力要说服对面那个定价的“老佛爷”。而此时的老孙头却很是淡然,不慌不忙地掏出脖子上挂的标本,往那块石头面前一靠,两相一比照,卖玉人顿时哑口无言,听凭老孙头定价。 这是啥样的宝贝啊? 日久混熟了,陈葆章终于逮到了与它亲密接触的机会。这是一块乳白色籽玉,有两个指甲盖大小,纯净滋润,微透明,无半点瑕疵,品质之佳可谓万里挑一。无怪乎那么多玉石经它一比都黯然失色,不敢自称为羊脂玉了。 温润的玉石,让陈葆章的心弦为之一动:能不能把这块小玉买下来啊?他向老孙头央求了多次,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他。后来许是被央求得有些厌烦了,这才出了个价———200 元。在当时,200 元可是一块大玉也卖不到的价位啊,是陈葆章2 个月的工资。重不到两钱的小玉,竟要花两个月工资? 老孙头收了陈葆章的200 元,反倒不好意思啦,除赠送一小块切磨后的和田碧玉外,还把玉石分级的各项要素讲得完全彻底,把存在库房里的碴子玉、山流水、子玉的各种类型样品指给陈看。于是,陈从老孙头那儿学到了不少玉石的感性认识,为之后研究和鉴定和田玉奠定了基础。自此,找玉和研究玉成了陈葆章的爱好和特长。 姗姗来迟的和田玉地质研究 有人或许要问,陈葆章当初为何不拜一位地质前辈为师呢? 他也想,只是当时地质人对和田玉的了解极为有限,远赶不上玩玉之人。 近代地质学兴起后的1863 年,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将和田玉命名为“软玉”后,和田玉才开始走进国际地质界的视野。建国初期,苏联地质工作者对和田玉矿床做了概略的描述,我国新疆的地质人对和田玉进行了初步勘查。概而言之,在1965 年之前的百年间,地质人都是执行任务中顺带了解和田玉,矿点检查是粗略的,认识也很浮浅。对和田玉展开专门研究和深入探查,则是1965 年以后的事情。 与年轻的地学研究相比,玩玉人已经与和田玉打了6 000 余年的交道,可以汲取的养料自然更多。 那么,玩玉人与地质人有什么区别呢? 同样一块和田玉,玩玉之人与采玉、雕刻、鉴定、收藏、考古、博物等人关心它的价值,地质人关心的则是它的内在。 关心价值之人,判断的标准是产地、质地、色彩、光泽、声响等外形特质,凭借的是感性经验。关心内在之人,追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