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太空“阿童木”
日本太空“阿童木”
日本的动画片比本国宇宙飞船发展的速度快得多。在动画片里,日本的宇宙飞船早已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现实中的日本宇宙飞船则难造多了。2008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组织向世界推荐了本国制造的一种货运飞船――“希望”号。
“希望”号来了
日本的“希望”号货运飞船,又被称为空间转移飞行器,是一种无人驾驶、不可重复使用的货运飞船。它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组织、筑波宇航研究院、三菱重工以及日本国内众多大学共同设计制造。
“希望”号货运飞船是一艘圆柱形的飞船,外形看起来像一听可口可乐。飞船前面安装了8台摄影、测量与遥感设备;后面有4台火箭推进器,用于保证飞船的推进与调姿。
“希望”号飞船长10米,最大直径4.4米,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最主要的货物舱长7.4米,分为两段:前载货舱是加压存储生活用品的载货舱,可载重4.5吨,包括300千克水;后载货舱是无压实验仪器载货舱,可载重1.5吨。中间的航天电器设备舱,里面有用于制导控制、动力供应和电信数据处理的电子设备;最后部的推进器舱内,安置了包括用于变轨的主发动机、用于姿态控制的反作用推进器、燃料与氧化剂贮箱、高压空气箱等。飞船的外层是金黄色的隔热层。隔热层上安装了8排太阳能帆板。
更多的选择
目前,俄罗斯、美国以及欧空局等都有各自的主推货运航天器。
俄罗斯的“联盟”载人飞船和“进步”货运飞船,虽不能重复发射,但简单、实用、生产周期短,经久耐用、安全性好。“联盟”飞船可容纳3名宇航员,也可被改造为货运飞船。“进步”货运飞船一次可运送2吨左右的货物。
美国航天飞机可以乘坐3~10名宇航员,货舱可以装载约30吨的大型货物。航天飞机虽然可以多次往返于地球与太空之间,但维护和发射成本很高,在发射和返回时还要面临许多其他风险。
欧空局的“凡尔赛”号货运飞船长10.27米,直径4.48米,装满载荷后重约20.75吨,能将7.5吨的货物送上空间,在轨时间180天。
作为后来者的日本“希望”号货运飞船重10.5吨;推进剂为甲基肼燃料和氮氧化物混合氧化剂,重约2.4吨:载重量为6吨。“希望”号装满载荷后重16.5吨,成为日本火箭发射的最重有效载荷。它运量虽然小一些,但飞船内部空间较大,能够运送体积更大的物体。
太空上的“希望”之旅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美国航天飞机预计将在今年退役。退役后,日本的“希望”号货运飞船将成为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大型物体的飞船之一。
“希望”号飞船如同大力士,不在太空玩相扑,而要在太空玩杂技――一次完美的自由活动的杂技。“希望”号虽然比较大,但身手灵活,长有一双火眼金睛。它有精确的激光定位系统,没有复杂的对接系统。“国际”空间站上的“加拿大第2臂”捕获“希望”号,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时,显得十分轻松自如。
飞行时间长短是考验所有飞船耐力的一项重要飞行指标。“希望”号货运飞船的设计寿命为:在轨飞行时间100小时,与国际空间站共同飞行约36天。
由于前往国际空间站的每艘飞船既要当运输工,还要当清洁工。“希望”号货运飞船也不例外,它要将货物运送到距离地球350~460千米的国际空间站,再携带垃圾、废物返回。这些废物将在飞船进入大气层时,与飞船一起被焚毁。
飞天处女航
日本时间2009年9月11日2点01分,日本第一艘宇宙飞船――“希望-1”号货运飞船搭乘三菱公司的“H-2B”大型运载火箭,从南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LP-2”发射台升空。
随后,“希望-1”号飞船用了大约一周的时间提升高度,飞向国际空间站。2009年9月1 8日4时51分,“希望-1”号到达国际空间站。飞船最终在空间站下方约10米的空间停住。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操作“加拿大第2臂”机器人手臂抓住飞船,飞船与空间站对接。30分钟后,“希望-1”号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成功。
“希望一l”号飞船的宇航任务是:为空间站送去7个实验台、“希望”号实验舱保管室所需的1个保管台、空间站外部试验装置等共约4.5吨物资。“希望-1”号还试验了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飞行技术、飞行器的安全化技术、控制技术,验证了推进器的品质。日本还试验了宇航员进出飞船与空间站等。
完成任务后,“希望-1”号从空间站分离。2009年10月31日0时02分,国际空间站上的“加拿大第2臂”机械臂将“希望-1”号抓吊起来。2时32分,“希望-1”号推进器启动,从“加拿大第2臂”上起飞,离开国际空间站。
2009年11月2日6时2 6分,“希望-1”号货运飞船飞临新西兰上空120千米处。飞船的推进器再次启动,调整姿态,低头向下重新进入大气层。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因空气摩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