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庖丁解牛式教学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庖丁解牛式教学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现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肢解有余而整合不足。通常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就如古之庖丁解牛,只见牛之各个部件,而不见牛之整体一样。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从整体上入手,去解读文本,设计教学。
[关键词]语文 课堂 肢解 整合
古有庖丁,解牛时能做到目无全牛,能将牛之各个部件一一肢解,堪称解牛之高手也。然而,纵观现在的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也充斥着“庖丁解牛”式教学,只注重部分,不见整体。
一、何谓“庖丁解牛”式教学及其误区
所谓“庖丁解牛”式教学,是指教者对教材进行深入而细致地钻研,将文本分析得头头是道,条理分明,结构清晰。就好似庖丁解牛一般,目无全牛,心中已将牛肢解为一个个独立的部件。然后据此设计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文本的各个部件都搞清楚,弄明白,便大功告成。这种教学最大的缺陷就是肢解有余,整合不足。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一文时,其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师: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文中给我们描绘了九寨沟哪些自然风光?
生:雪峰、湖泊、瀑布。
师:那么这些景观都有哪些特点呢?
生:“雪峰”是“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湖泊”是“清澈见底、色彩斑斓、大大小小”;“瀑布”是“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
师:好!现在请大家结合插图、文字,边读边想像雪峰的形象。
生1:我头脑中出现了一座高大雄伟的雪峰,它高耸入云,仿佛站在上面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呢!
师:嗯,可真高呀!
生2:雪峰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师:可真美呀!你能读出这种美不胜收的感觉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照此方法学完湖泊、瀑布这两种景观。)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看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九寨沟哪些珍禽异兽?
生: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生:金丝猴体态粗壮,机灵;羚羊善于奔跑;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熊猫行动敏捷。
师:我们来练习通过朗读来表现它们的各自特点,好吗?
生:练习朗读。
师:指名朗读,并评价。
这样的教学很多人可能似曾相识,因为自己平时就是这么教的。可能认为这样教学不错,分析得细致,文章重点均抓住了。可是,却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之后,对九寨沟的整体印象没有建立起来,而只是在头脑里记住了雪峰如何高大,记住了湖泊如何色彩斑斓,瀑布如何白练腾空,金丝猴如何体态粗壮、机灵,大熊猫如何憨态可掬……就是没记住这“雪峰”是九寨沟的“雪峰”,这湖泊、这瀑布也都是九寨沟之“湖泊”、 九寨沟之“瀑布”呀!那些动物也是生活在九寨沟的珍禽异兽呀!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领略到九寨沟的诗情画意呀,也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真正懂得九寨沟。因为本文的课题就是《九寨沟》,“雪峰”、“湖泊” 、“瀑布” 、“珍禽异兽”只是构成九寨沟的一个个部件而已,学生学完之后不能只知道“雪峰”、“湖泊”、“瀑布”、“珍禽异兽”而不知九寨沟呀!就如解牛时的庖丁只见牛之骨、牛之肉、牛之筋这些牛之各个部件,就是不见整头牛般,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庖丁这样解牛可以,而且还能受人称赞,但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却不能这样设计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学生接收的知识的零散的,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这些孤零零的知识点无法有效地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应该如何重新设计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目无全牛”走向“再见全牛”。
二、解决的策略
如果说将庖丁解牛过程与语文教学相联系起来看的话,庖丁解牛只完成了前两步“只见全牛”、“目无全牛”,缺少了第三步“再见全牛”。
第一步:“只见全牛”是很多老师、学生解读文本的第一步,就是粗知文章大意。而不能细嚼慢咽,领会其妙处。其对应的语文教学环节就是初读文本,了解梗概。这一步往往在第一课时完成。
第二步:“目无全牛”就是能深入文本各个部分,仔细探究,认真揣摩、品味,或是一句高论,或是一语新词,都能让人驻足流连。其对应的语文教学环节就是精读文本、欣赏品鉴。上面这位语文老师教学设计就是仅停留到此为止。但光有这两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最重要的第三步才行呀。
第三步就是:“再见全牛”。就是要从文本里走个来回,走得进去,能将其一一肢解,还要能出得来,再将其一一整合,使其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如上面老师的《九寨沟》一课教学设计可以重新调整为:
在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九寨沟有了一些表面上的、模糊的认识之后,在学生按上面环节学习了“雪峰”后,就要及时回归整体:
师:欣赏了银光闪闪的雪峰,你再来说说,你对九寨沟有了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初二政治培优补差工作计划(通用9篇).pdf VIP
- 2023年最新资料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精练】.docx
- 国内长视频行业市场分析.pdf VIP
-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研究(本科)》在线作业.docx VIP
- 2025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模拟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2010款捷达全车电路图.pdf VIP
- 家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施工方案.pdf VIP
- 5eDnD_凡戴尔的失落矿坑_模组_中译(二校).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长视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和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ocx VIP
- 政府车队公务车辆定点维修采购项目招标文件参考修改模板范本.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