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逻辑史研究回顾和展望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摘 要:
回顾中国逻辑史研究,由梁启超和胡适开端,取得初步的成就。沈有鼎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奠定现代研究的坚实基础。后人研究大盛,争议多,无定论。展望未来研究,建议从元典的正确诠释开始,端正分析方法,概括科学结论,推进中国逻辑史理想化和完善化的研究,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中华民族复兴和新文化建设的伟业竭尽心力。
关键词:中国逻辑史研究;元研究;创造性诠释
一、见仁见智中逻史
“名学辩学与逻辑,见仁见智显神通。”回顾中国逻辑史研究,由梁启超和胡适开端,取得初步的成就。沈有鼎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奠定现代研究的坚实基础。后人研究大盛,争议多,无定论。
中国古代逻辑学,从墨子开始萌芽,到后期墨家著作《墨经》形成体系。晋鲁胜写《墨辩注序》,把《墨经》叫“墨辩”和“辩经”,“墨辩”在中国逐渐成为固定词组,其含义一是指《墨经》元典,二是指墨家辩学。《墨经》表达的墨家辩学,是中国传统逻辑学(古典逻辑学、经典逻辑学)的典型代表,是新时代新中国亟需深入攻关钻研的重要课题。
清代以前,“名”和“辩”,是分别使用的两个单独术语,各代表儒家和墨家两种逻辑学说。“名”的代表作是《荀子?正名》。晋鲁胜《墨辩注序》推崇《墨经》,把《墨经》称为《墨辩》和《辩经》,鲁胜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把先秦逻辑思想,一概归在“名家”的“名”范畴内。鲁胜《墨辩注序》开宗明义给“名”(意指名学)的功能,定义为“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突显其认知和政治伦理功能),接着历数先秦名学的谱系、范畴和作用,末尾归结为“名之至也”,意即名学的极致。
“辩”的代表作是广义《墨经》,指《墨子》中《经》和《经说》上下以及《大取》、《小取》六篇。狭义《墨经》指《经》和《经说》上下四篇(以下引《墨子》,只提篇名)。《小取》开宗明义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这是给“辩学”制定功能定义。接着分说思维形式各论“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相当于逻辑学的概念论、判断论、推理论。又列举判断推理形式“或假效譬侔援推”七种。并制定思维规律“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相当于同一律、矛盾律。下面再说“譬侔援推”,特别是“侔”式推论(比词类推)的各种谬误。《小取》是中国古代逻辑学的简明教学大纲。
“名”和“辩”两种学说源流,本质一致,但又各有特点。其特点,分别是以“名”统“辩”,或以“辩”统“名”。“名”相当于语词概念,把它加以扩张,用其广义,统帅一切思维形式,于是把逻辑叫名学。“辩”,即辩论,相当于证明反驳,用“辩”统帅一切思维形式,囊括名辞说(概念判断推论),于是把逻辑叫辩学。古代辩辨二字通假,辩学、辨学是一个意思。
“名”和“辩”,是近代中国学者引进西方逻辑时,把逻辑叫名学、辩学(辨学)的历史渊源,必然被借用的民族传统和特色。英国穆勒(J.S.Mill,1806-1873)1843年出版的A System of Logic,Ratiocinative and Inductive,直?g《逻辑体系:演绎与归纳》。严复(1854-1921)译为《穆勒名学》,1905年由金陵金粟斋木刻出版。
英国耶芳斯(W.S.Jevons,1835-1882)1876年在伦敦出版Primer of Logic(直译逻辑初级读本,逻辑入门)。1896年出版英人艾约瑟(1823-1905)中译《辨学启蒙》。严复1909年重译为《名学浅说》,19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英国耶方斯1870年出版Elemenfary lessons in logic:Deductive and inductive(直译《逻辑基础教程:演绎和归纳》)。王国维(1877-1927)译为《辨学》,1908年北平文化书社出版。内容包括名辞(概念)、命题、推理式、虚妄论、方法论(分析、综合)、归纳法(观察、实验、假说、分类、抽象)。
现代中国学者,超脱儒墨的宗派性和狭隘性,根据名学、辩学本质的一致性,把二者综合起来,叫名辩逻辑。其中名辩是中华民族历史固有的术语,逻辑是跟西方接轨,增加现代色彩,标示学说的学科性质。这体现一种逻辑观,即把名辩看作逻辑的特品,把西方逻辑看作全人类共同的知识学科。西方逻辑由于发展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典型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逻辑,全世界同一的逻辑。
所谓中国古代逻辑(古典逻辑、经典逻辑、传统逻辑)、“名学”、“辩学”和“名辩学”等,应该用西方现代逻辑的理论方法,衡量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改造转型,不然就没有出路,也没有意义。这是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顺乎历史潮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