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对导游文化素养渗透作用.docVIP

中职语文教学对导游文化素养渗透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语文教学对导游文化素养渗透作用

中职语文教学对导游文化素养的渗透作用   摘 要: 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一个优秀导游必备的素质,语文教学对导游文化素养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收集整理南京著名景点文化中包含的成语典故,串讲于景点解说词中,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将会为导游词丰厚文化底蕴。   关键词: 中职语文 成语典故 导游词   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双重性的,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也是如此,一方面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因此,设计教学环节,让成语典故为导游景点解说词增添文化底蕴显得尤为重要。   龙盘虎踞、东床快婿……这些成语都源于历史悠久的南京城,述说着南京的文化精髓。如果导游带领游客在历史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里游山玩水,比如在九华山公园遥想王羲之“入木三分”的书;在秦淮河的游船上慨叹“六朝金粉”;参观云锦博物馆,了解“衣冠禽兽”的本意……就实现了语文知识对导游专业学生的渗透作用,也有效达到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朗读交流南京成语典故,积累语文知识   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是“成语名句典故交流”,由于时间的限制,我截取其中的“成语典故”部分,让学生搜集整理与南京有关的成语典故,每位学生至少搜集三个成语典故,并以书面形式写下来,配以相关景点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成语典故的朗读交流。   学生搜集整理了诸多与南京的景点有关的成语典故,比如凤毛麟角、渐入佳境、一往情深、琳琅满目、东山再起、光怪陆离、江郎才尽……这些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成语,都“出生”在南京,南京籍的常用成语差不多有2500个左右,几乎每个成语都有典故和出处。   挖掘成语的典故比掌握成语自身的含义更深一层,需要对成语做追根溯源式的挖掘。这个环节考查的是学生广查资料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后面的导游词的撰写奠定基础。   二、将成语典故融入对应景点,撰写导游词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组汇集团队力量,将成语蕴含的典故巧妙又自然地融入与之相关的景点,撰写该景点的导游词,丰厚导游词和该景点的文化底蕴,反复修改成文。导游词的写作要求既与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相关,又与学生的导游专业课知识相关。结合专业课的具体情境,指导学生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撰写导游词,体现语文知识对导游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渗透作用。   三、学生做导游,模拟解说导游词   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结合图片、视频及之前撰写好的导游词,在教室里模拟景点解说,课堂上四个小组的导游代表依次展示成语典故带给导游词及与之对应的南京景点的魅力。   第一小组导游代表在观光车上为游客们介绍南京“龙盘虎踞”的地形。她带领10位外地游客乘坐“南京一日游”旅游观光车,车子在南京市区穿行时,为了使游客加深对南京的了解,她这样介绍南京的概况:“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沿岸,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故有‘龙盘虎踞’之称。关于‘龙盘虎踞’,最早的说法来自于诸葛亮。诸葛亮受刘备委托要到京口(也就是今天的镇江)联合孙权抗拒曹操,路经南京登上清凉山,仔细考察了当时南京的地形,他看到了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样蜿蜒盘附于东南,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诸山,又像猛虎似的雄踞在长江之滨,这样的天然风光使他不禁感叹道‘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也’。于是回去力谏孙权,孙权于211年迁都于此,南京‘龙盘虎踞’的帝王之气自此形成。”第一组的模拟讲解很有画面感和历史感,我们仿佛随着导游代表的介绍穿梭于南京城的前世今生。我这样评价他们的模拟解说:“如今,‘龙盘虎踞’已经成为我们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第一组的同学们能将它所蕴含的典故融汇到景点解说之中。听了这样的解说,游客定当对历史赋予南京的文化底蕴回味无穷,也定当向这样颇有文化素养的南京导游竖起大拇指。这是属于南京的荣耀,也是属于导游的荣光。”   第二组导游代表带游客游览的是南京市博物馆,她结合本组成员集体制作的相关图片,声情并茂地解说:“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南京市博物馆《云裳簪影》展厅里陈列的明朝第一开国功臣徐达的五世孙徐?Y夫妇的官服,徐?Y官服前后各有一块40至50厘米见方的绸料补子,补子上织绣有白泽和天鹿灵兽纹样,称白泽补服和天鹿补服,这是依据明朝的官服制度而定。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就下诏拟订大明官服制度,重点就在于衣服上的‘官补’,文官绣禽,武官绣兽,于是就有了‘衣冠禽兽’的典故,但当时其就是象征着地位、武功,毫无贬义。明朝中期以后,宦官弄权外戚干政,曾经广受推崇的‘衣冠禽兽’自然为百姓痛恨。明代陈汝元在《金莲记》中第一次将这个词用作贬义,‘人人骂我为衣冠禽兽’,此后,人们渐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