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语用学角度解读雷雨中情感冲突
从语用学角度解读《雷雨》中的情感冲突
摘 要:语用学就是关于语言使用的实用学。简言之,语用学就是研究话语在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包括意义的产生和理解,也包括交际中语言形式或策略的恰当选择与使用。利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称呼语体现亲疏和地位关系等语用原则对《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与鲁侍萍“不期而遇”的对话进行分析,可以从语用学的角度进一步挖掘和体现周朴园与鲁侍萍的角色冲突,展现出旧情人相认时爱恨交织的情感交融。
关键词:语用学;《雷雨》;情感冲突;合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I106;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3-0106-04
一、《雷雨》写作背景和剧情简介
《雷雨》是曹禺在1934年完成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剧本成功地概括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前后30年腐朽堕落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前景,对于走向没落的资产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作品描述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写出了他们由于不合理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30年前,鲁侍萍在除夕之夜被赶出周家,撇下大儿子周萍,怀抱出生3天的小儿子鲁大海,跳河自尽被救。30年后,为找女儿四凤又走进周家。不期而遇周朴园后,30年前的隐情被揭开,30年后的悲剧又继续。鲁侍萍与周朴园之子周萍,不仅与继母繁漪发生暧昧关系,又与侍女四凤产生爱情,而繁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鲁大海成了周朴园矿上罢工工人的代表。风雨之夜,一切真相大白:四凤和周萍得知他们竟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四凤痛苦地夺门而去,不幸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和繁漪神智失常,鲁大海也离家出走了。一个罪恶的大家庭顷刻间土崩瓦解,自私专横的周朴园永远地失去了一切。
曹禺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仇浓缩到一天,通过4幕、两个场景来表现。寥寥笔墨,尽展精髓,有畸形的爱恋,有突破束缚的勇气,有人情的淡漠,也有世事的艰辛和宿命的痛苦。
二、对《雷雨》片段的语用分析
本文节选了《雷雨》第二幕第一场戏,鲁侍萍与周朴园不期而遇的场景。30年后,鲁侍萍为寻找女儿四凤又进周家,不期而遇周朴园后,内心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她利用自己对周朴园旧雨衣和旧衬衣的熟悉程度,一步步暴露了自己的身份。社会地位的巨大变?w,决定这对旧情人的相遇不可能是皆大欢喜的破镜重圆;30年的爱恨情仇积淀,也决定了他们在相逢时不可能是波澜不惊的叙述前缘。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来解读这对旧情人相遇时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冲突。
周朴园:(惊愕)梅花?
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用一个短语来代替一整句话“你怎么会知道梅花的故事”。因为这是周鲁二人年轻时秘密爱情的象征,并不为外人所知。而面前的老妇人偏偏知道真相,竟然熟悉他和侍萍过去的生活。她究竟是谁呢?触及私密,周惊诧不已,很想知道对方消息的来源:“你怎么知道梅花的故事,你还了解多少?”简单的诘问脱口而出,内心的惊愕一览无余,30年前的秘密怎会有人知晓!
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鲁并没有直接解答周的疑问,提供周期待的答案,而是更加详细地描述了周衬衣数量和具体样子。这并非是因为鲁没有理解周的问话含义,而是她不想主动自露身份。她想通过自己对旧衬衣的描述迫使周想起些什么,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因为她很想知道周对他们当年那段感情的真实态度。鲁向周进一步表明她不仅知道梅花,还知道“萍”字的故事,把她对周的熟悉程度又推进了一步,不遗余力地帮助周翻起30年前的旧情。句末的破折号表明鲁在言语上的迟疑与等待。她没有接着叙述下一件衬衣的样子,而是给周以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想起尘封30年的往事和确认她的身份。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使用了称呼语体现亲疏的原则。称呼语“你”的使用,体现了细微的情感变化,淡去了老爷对仆人那种纯粹的颐指气使,表现出了周恍然大悟般的内心诠释。虽内心震惊,不敢确信,但当鲁提到周那件绣着梅花和“萍”字的衬衣时,周亦恍然明白眼前憔悴不堪的老妪竟是自己念念不忘的昔日佳人。他再也无法安坐,于是“徐徐立起”,语不成句:“哦,你,你,你是―”。感叹词“哦”,表明了他心中的了然:原来如此,原来你就是侍萍,难怪你对我30年前的往事如此熟悉。句末的破折号表明周内心的错愕和无法接受现实的恐慌。如果说在此之前,他还是疑惑、惊奇和不安,那现在就有点惊惶失措了。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鲁的回答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身份,提供的信息显然远远低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