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会为切入点浅谈鹿鸣馆外交成与败.docVIP

以舞会为切入点浅谈鹿鸣馆外交成与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舞会为切入点浅谈鹿鸣馆外交成与败

以《舞会》为切入点浅谈鹿鸣馆外交的成与败   (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芥川龙之介素来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世态,在《舞会》中,着力刻画了日本贵族小姐明子和位法国军官在鹿鸣馆舞会上的一段邂逅,以及30年后当事人明子对故旧人事阐发感怀的故事情节,其背后亦隐含了发生在日本明治社会的外交政策,即鹿鸣馆外交。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尝试结合鹿鸣馆外交政策来进一步分析这部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主题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舞会,鹿鸣馆,欧化,芥川龙之介   一、《舞会》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著名短篇小?f家,亦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其一生短短 35 年中全身心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在题材上善于运用历史事件,并将其内在的思想精华和社会现实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诸多隐含历史寓意且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舞会》是芥川继《罗生门》、《鼻子》等历史题材创作后向明治时代的文明开化题材转型之作。鹿鸣馆建成于 1883 年,人们把 1883―1887 年称为 “鹿鸣馆时代”,把这一时期的日本外交叫做 “鹿鸣馆外交”。《舞会》以 1886 年在鹿鸣馆举办的舞会为描写对象,主要通过舞会的环境氛围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批判和讽刺了当时欧化之风下的日本社会的浮躁和浅薄,也表现出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状的绝望、悲观和厌世情绪。   (一)明子眼中的舞会   明子是名门之女,在17岁的那个晚上,被已见谢顶的父亲带到鹿鸣馆的楼梯,在“兴奋之中带点儿紧张”的心跳中参加人生第一场舞会。小说中描写到的舞会是极其盛大而奢华的,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个彬彬有礼的法国军官,她在激动和羞涩中被军官邀请,踩着《蓝色多瑙河》的节奏翩翩起舞。法国军官对这个异国女人充满好奇的目光让明子“觉得好笑又得意”。她优雅地旋转身姿,频频向好友交换愉快的眼神。明子小心翼翼地跟着军官的节奏,即使疲倦了仍旧不愿意也不能主动叫停。军官夸奖她的美丽如瓦托画中的美女,而明子却不知道瓦托为何物。这是小说中第一次表现出明子对艺术的无知,也是第一次出现两人沟通的错位。如同悠扬的乐曲瞬间中断一样,明子一开始的得意和优雅一时之间受到一点小的挫伤。芥川此处写道:“此刻她对美好往昔的幻想――幽幽的林中喷泉和行将凋谢的玫瑰,转瞬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军官的眸子里“露出一丝讥讽的微笑”。在芥川笔下,《舞会》就是这样一个展现人生百态的场所。芥川以对人生和世相洞若观火的敏锐,一时之间,鹿鸣馆舞会的基调显得如此滑稽和装腔作势。浮华永远只是表面的东西,躲在浮华背后的却是永恒的黑暗和虚伪。它无端地将名门小姐明子带入到一个并不真实的时空里,主宰明子的不是个人,而是音乐或是浮华的矫揉造作的气氛。也正是在这样的一场舞会上,军官感受到了莫名的落寂和悲伤,他看着明子,以教诲般的语气说道:“我们的人生就像这烟火一样。”而明子是否可以理解这份落寂和哀伤呢?从小说的叙述来看,明子对之显然是不能够理解的,相反地,却撒娇地询问道:“是不是想起故乡了呢?”这是两人第二次出现沟通的错位。由此不难看出,所谓的明子和军官在舞会上的交流,充其量不过是彼此间浮光掠影的误读罢了。明子根本不懂自己对面的这个男人。   许多年之后,明子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娇嫩欲滴的大家闺秀,她嫁作他人妇,是濒临暮年的老妇人了。然而那一晚鹿鸣馆舞会的盛况却使明子终生难忘,不然她不会每每一看到菊花便会想起那时鹿鸣馆的灯火通明。一次偶然的机会,明子把当年鹿鸣馆舞会的事情讲给一位青年小说家听。在青年小说家的口中明子得知,昔日那位海军军官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皮埃尔?洛蒂。这位作家曾以日本的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小说《菊子夫人》。而老年后的明子,却不知道也不愿知道那位风度翩翩的男人原来就是这么一位作家。她惊讶地否定道: “不,他不叫洛蒂。叫于利安?维奥。”事实上,皮埃尔?洛蒂和于利安?维奥是同一个人。这是两人回忆的错位,也是小说文本中最大的讽刺。很显然,关于鹿鸣馆舞会上的记忆,在明子和法国军官两个人脑海中呈现出来的是大不一样的图景。对于明子来说,那是一份值得珍存的荣耀,而对于法国军官来说是什么呢?小说《菊子夫人》是最好的答案。在故事的结尾,再一次表明了明子对法国军官的一无所知。其实,皮埃尔?洛蒂是法国近代著名的作家,当时大凡有些文学常识的人是应该知道他的作品的。而明子在记忆中珍存了他30多年,却仍旧不知道他真正的名字和他的作品。这说明明子对于文学所代表的明治新文明的淡漠。也许作为名门闺秀的明子所关心的只是世俗的人生,在这一点上,毋宁说她与当时的时代是格格不入的。这与她出生名门的身世成反比,更凸显出了当时日本上流社会妄作风雅的虚伪。   (二)法国军官眼中的《舞会》   从开始到结束,可以说明子对军官一无所知。她只是陶醉在当晚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