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篇背诵促进英语写作能力实证研究.docVIP

以语篇背诵促进英语写作能力实证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语篇背诵促进英语写作能力实证研究

以“语篇背诵”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证研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上海一所民办大学计算机和汽车服务专业两个平行班共80人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经定量研究后发现,在常规课程之外增加“语篇背诵”的教学任务能够增进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总体能力,提高用词准确性,加强语言流利性和语言组织性。   关键字 语篇背诵;英语写作能力      AbstractThis paper involves an experimental study which has 80 subjects majoring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auto service in one private college in Shanghai.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urns out that “text memorization” can improve students overall English writing level, enhance vocabulary accuracy, and promote language fluency and overall arrangement.   Key words text memorization;English writing abilities      近二十年来,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尝试和革新不断涌现。从西方引进的“过程法”(process -oriented approach)对传统的“成果法”(product-oriented approach)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与此同时,人们也考虑到西方教学模式在中国是否会“水土不服”的问题。与此同时,“回归传统”的潮流让越来越多的英语教研者开始关注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数诵以惯之”和“温故知新”的教学理念。目前一些中学和高校也开始尝试用“背诵课文”的方式作为提高教学成效的“秘密武器”。在英语写作教学遇到“瓶颈“和“争议”的今天,通过“背诵”来增加学生“长期记忆”中所匮乏的“词汇储备”“短语储备”“语法储备”“文化储备”,甚至是“世界知识储备”,不失为一种新途径新思路。英语写作时的“薄发”若不依靠长期的“厚积”,动笔时思绪就如同一潭没有源头的枯水。   本文强调的是“语篇背诵”对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结果。所谓“语篇”即“首尾完整的文章”,不同于孤零零的“单词”“词组”和“句子”。“语篇”是有意义的,所以“语篇背诵”不属于“死记硬背”。它也有别于“课文背诵”,因为其范围不局限在教科书中的文章,选材与覆盖面可以更加广泛,教师能运用任何散文、名篇、演讲稿或其他教材作为背诵的内容和写作的范本。但是,语篇背诵对英语写作能力究竟有怎样的益处,该方法的实施对薄弱的写作教学将带来怎样的启示?      一 、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英语背诵”的期刊论文也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丁言仁,戚焱(2001),何家宁(2006),邓鹂鸣(2001)等人在《山东外语教学》、《江苏外语研究》和《外语教学》上发表的文章。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背诵式语言输入”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和思路完全符合西方二语习得理论,特别是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 Van Patten的理论则进一步强调“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必须转化为“语言吸收”(intake),才会导致“习得”的发生。而“语言吸收”中的成分必须具备一定的“重复性”(Frequency)和“突显性”(Salience) (邹为诚,2000)。可以说,背诵就是不断“重复”和“突显”语言信息,从而是达到“知识内化” (Internalization) 的有效途径。广泛阅读虽然能为写作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但却未必能确保“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即从“短期记忆”进入“长期记忆”的“内化过程”。根据 Atkinson and Shiffrin(1968) 的“信息加工”记忆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信息进入“长期记忆”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背(默)诵”(rehearsal)。而信息只有贮藏在“长期记忆”中,才不会“转瞬即逝”,才可以在写作时被“检索提取”(retrieval)。   “长期记忆”中的两种知识结构,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英语写作认知过程的必备元素。“陈述性知识”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可被陈述出来的命题。Flower and Hays (1986) 在“写作的认知模型”(Cognitive Process Model in Writing)中将作者的“陈述性知识”归纳为三点:1)有关主题的知识 2)有关读者的知识 3)有关修辞的记忆。而根据二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