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曾经激情与道德想象力关于启蒙者罗亭
俄罗斯曾经的激情与道德想象力关于启蒙者罗亭
一
一八四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炎热的中午,在巴黎,“国立工场”的起义几乎被镇压下去的时候,在圣安东尼区的一条狭窄的胡同里,正规军的一个营正在攻占一座街垒。几发炮弹已经把街垒摧毁:一些幸存的街垒保卫者正在纷纷撤退,他们一心只想着逃命。突然,在街垒的顶部,在一辆翻倒的公共马车的残架上,冒出了一位身材高大,穿一件旧衣服,腰间束一条红围巾,灰白蓬乱的头上戴一顶草帽的男子。他一手举着红旗,另一手握着弯弯的钝马刀,扯着尖细的嗓子在拼命叫喊,一边向上爬,一边挥舞着红旗和马刀。一名步兵学校的学员正用枪瞄准他――放了一枪……只见红旗从那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手里掉下来,他自己也脸朝下直挺挺地栽下来。好像在向什么人行跪拜礼……子弹穿透了他的心脏。
“你看!”一位逃跑的起义者对另一位说。“波兰人被打死了。”
“他妈的!”另一位回答说。接着两人飞快地向一幢房子的地下室跑去。那幢房子的所有窗户都关着,墙壁上弹痕累累。
这位“波兰人”就是――德米特里?罗亭。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屠格列夫的小说《罗亭》的结尾。一个一直处于漂泊之中的人,最终为自己的思想找寻到了最后归宿――在那里,而且也只有在那里,思想与生命、理想与现实、言语与行动才完全融为一体,并以一个决绝的姿态,把这种结果呈现了出来。只是目睹这最后一幕的,是两位逃跑的起义者,还有巴黎起义的镇压者。
不过这无损于罗亭生命最后一幕的意义――就罗亭一直无法为其思想和理想找寻到一个自我实现与落实的境遇,并也因此而屡遭诟病半生坎坷而言,巴黎巷战中的这样一个姿态,几乎集中了罗亭一生的努力:理想、启蒙、激情、献身……那是生命与精神的一种高亢而高扬的姿态,一种背离世俗与凡庸的姿态,一种最终摆脱了各种牵扯而呈现出来的终极决绝姿态。罗亭用这样一种最后的坚定决绝姿态,将他从所谓“行动的矮子”“多余的人”“零余者”“冷酷的人”的行列里清除出来――他最终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牺牲者,一个街头巷尾的战士,而不只是一个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人,一道漂浮在俄罗斯社会与生活之外的影子,或者一个可有可无的并不真实的生命存在。
其实,罗亭的一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片段式的,这正是他生活的方式:漂浮,四处奔波。没有人曾经见到过或者能够见到一个完整的罗亭,但这部小说从一开始又为罗亭安排了一个几乎毫不留情面的“剖析者”――当罗亭热衷并极为擅长地剖析时代、剖析俄罗斯、剖析人性和文明的时候,他的旁边还有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他大学时代的同学列日涅夫。罗亭性格和命运的必不可少的剖析者。而罗亭与列日涅夫最后一次对话,一次坦诚高尚而又略带感伤的对话。实际上既是罗亭最后在巴黎巷战中那一个姿态的一个注脚,也包含了作为叙述者的屠格列夫对于罗亭这位俄罗斯曾经的激情与道德想象力的代言人的一种复杂而真切的情感,那是一种切肤之痛:
两位朋友互相碰杯,又满怀深情地,带着纯粹的俄罗斯韵味,音调不准地唱了一首昔日的大学生歌曲。
“现在你要回乡下去了。”列日涅夫又提起这件事。“我并不认为你会在那儿停留很久。我也无法想象,你将在何处,以什么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请记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总会有一个安身之处,藏身之地,那就是我的家……你听见了没有,老朋友?思想也会有自己的残兵败将,他们也该有一个栖身之处。”
罗亭站起来。“谢谢你,老兄,”他说。“谢谢!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好意。只不过我不配享有这样一个栖身之处。我毁了自己的一生,并没有好好地为思想服务……”
“别说了!”列日涅夫说道。“每个人只能够尽其所能,不应该向他提出更多的要求!你自称为‘漂泊一生的犹太人’……可你怎么知道,也许你命该终身漂泊,也许你因此而在完成一项崇高的使命,而自己还不知道。有道是:谁都逃不出上帝的手掌。这话很有道理。你不留下来过夜吗?”
“我走了!再见。谢谢……我的下场将是非常糟糕的。”“那就只有上帝知道了……你非走不可吗?”“我要走了。再见。过去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请多包涵了。”
“好吧,我有什么不是,也请你原谅……别忘了我给你说的话。再见了……”上述文字中弥散着一种理想主义者在遭遇到现实挫折之后无法避免的失败主义或者颓废主义、虚无主义一类的情绪。这种情绪既是一种思想的情绪,也是一种生命的情绪;既是一种理想的情绪,也是一种道德的情绪。而这种情怀既是罗亭的。也是大多数理想主义知识分子在激情与道德想象力都遭遇到现实挫折之后的一种“自然”呈现。不过,也正是在这里,即在列日涅夫这里,罗亭作为“这一个”的文学意义、思想意义和道德意义,真正得到了一次可靠的落实和回报。换言之,罗亭思想与生命的努力,固然在俄罗斯大地上没有绽开花蕊、结出果实,但也因为有了列日涅夫这样的“目击证人”,而多少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