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培养泰山传统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ocVIP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泰山传统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泰山传统文化载体建设研究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泰山传统文化载体建设研究   【摘要】工匠精神,在古今中外都具有极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更富含着深厚的历史意蕴,培养着各具特色的文化载体,为文化自信建设供给侧提供充足养分。在中国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因此,高职院校要强化观念,结合泰山传统文化,深化课程及教学改革,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积极营造氛围,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泰山传统文化载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57-01   “中国制造”呼唤“大国工匠”,更离不开“工匠精神”。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与《中国制造2025》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工匠精神”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崭新的社会价值。   一、“工匠精神”的历史意蕴与当代内涵   工匠,在我古代主要是指从事手工业制造的一个群体,也称为手艺人,如木匠、铁匠、皮匠、钟表匠等。中国古代技术文明非常发达,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是一个工匠的国度。《考工记》《?锸ぶ?书》《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典籍都有有关中国古代技术文明的记载,甚至曾经令西方国家“高山仰止”[1]。   1.“工匠精神”的历史意蕴   (1)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职业风尚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工匠精神”养成的核心要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孟子?告子》载:“虽有天下易生物,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进一步阐释了职业学习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就,且在取得成就后仍需进一步刻苦钻研,才能做到精益求精,在同行业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精益求精、革新鼎故的价值追求   工匠的能力从来就不止于“造物”,还在于“用我们周围已经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种全新的东西”,如我国历史传说中的黄道婆、庖丁、鲁班、欧冶子等。国外亦是如此,美国的工匠们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如本杰明?富兰克林、伊莱?惠特尼、萨缪尔?摩??斯、托马斯?爱迪生以及怀特兄弟等[2]。对职业充满激情与敬畏的工匠们醉心于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推陈出新,实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价值追求。   2.“工匠精神”的当代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在追求效益和速度的背后,仿佛已经忘记了“工匠精神”的存在。特别是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结构性转型过程中,“工匠精神”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专业专注的敬业精神   工匠以专业的视角、专注的工作态度服从于自己的职业要求,时刻保持对专业领域的高度热情,并积极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刻苦钻研不断进步,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2)千锤百炼的品质追求   工匠们将铸就精品的执念付诸千锤百炼的行动之中,反复改进、不断完善,不惜“十年磨一剑”,将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不断追求卓越。纪录片《大国工匠》中的胡双钱、高凤林、孟剑锋、张冬伟等人,正是中国当代“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二、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与时代价值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使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初步形成,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增强[3]。   1.锤炼“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   需要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工业4.0”迅速成为德国的另一个标签,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转型竞赛。2015年5月,中国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2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2.传承“工匠精神”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   日本被誉为“工匠国”,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日本超过150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世界上延续200年以上的企业共5586家,其中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三、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泰山传统文化载体建设   制造强国离不开“工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