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资源能力观企业加入集群行为研究综述
基于资源能力观企业加入集群行为研究综述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目前外部经济及集群理论对企业加入集群及科技园区动力研究的不足,回顾总结了以企业的资源能力观为基础的关于企业内部特征对企业加入集群动力影响的研究。梳理了企业规模、技术能力、知识吸收能力与业务特点所导致的企业加入集群的行为差异。
关键词 资源能力观 企业进入 集群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9)04-0183-04?お?
从现有文献看,科技园区与产业集群的研究在诸多方面互相交织、不可分割。科技园区是产业集群衍生和发展的载体,而产业集群又是科技园区更富生机与活力的存续方式。目前对科技园区的大量研究都是从产业集群和创新网络的角度而展开,主要研究企业加入科技园区的动力及其作用机理问题。
虽然外部经济以及集群理论等对企业加入集群及产业园区行为动因给予了较好的解释,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批评这种视角忽视了企业的内部特征,而这种内部特征往往被许多的战略管理学者认为是企业战略行业的基础驱动力。即使当同一产业内的企业面临相同的外力,企业独特的内部特征也会影响企业的战略行为与绩效。Valdemar Smith (2002)
①提出了一个集群加入新的分析角度,就是从企业战略投资定位选择的视角来研究集群的进入问题,并把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应用于企业决策分析模型。A viad A,peer (2005)②将资源为基础的战略观与集群的加入连接起来,建立了一个企业特征因素与区位因素相结合的动力概念模型。
所以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企业进入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企业的资源能力以及企业对外部环境感知的基础上。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视野出发,以企业的资源能力观为基础,研究了企业内部特征对企业加入集群动力的影响。
对企业所拥有资源的异质性假设(Barney,1991:99~120)以及利用这些资源的战略行为(Porter,1985)是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不同学派都在寻求解释企业资源异质性的本质和特点以理解企业加入集群动机的强弱。Ahuja (2002)③研究显示,企业从集群的受益是受其所处的产业环境影响的。对于一些产业,企业受益于网络成员间的信息及资源传递;而对另一些产业,企业受益于与其竞争对手的合作。但同对重点关注产业情况情境的研究相比,目前的研究者往往忽视了企业在集群网络中的受益大小可能与企业的个体特征有关。
*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相对绩效评价的股票期权再定价及其相关研究”(项目编号、陕西省社科基金(06E026S)、陕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7KR50)的资助。
① Overgaard V.S. Does Location Matter for Firms RD Behaviour? Empirical Evidence for Danish Firms. Regional Studies, Taylor and Francis Journals,2002,36(8):p.825-832.
② Peer,A.a.V., llan., Who Enters, Where ,and Why? The Influence of Capabilities and Initial Resource Endowments on the Location Choices of New Enterprises [EB/OL] 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 Working Pape(2005),Available at SSRN:/abstract=861184.
③ G.Ahuja, The duality of collaboration: induc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formation of interfirm linkag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21(3):p.317-343.??
传统的战略研究很早就认识到企业是一个拥有不同资源与能力的异质性个体。企业特定的资源与能力会决定其是否能从特定战略受益。例如,是否能通过不同定位的比较而降低成本其实就与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有关。而这种内部的资源能力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技术能力的强弱、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的大小以及企业的业务特点。
一、企业规模与加入集群倾向的差异
企业规模对其战略行为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战略管理中(Chen and Hambrick 1995,Dean et al 1998)(注:Ch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