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眼跳特征差异研究.docVIP

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眼跳特征差异研究.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眼跳特征差异研究

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眼跳特征差异研究   摘要采用眼动技术,比较正常儿童和学障儿童在不同眼跳任务中的眼跳差异,以对学障儿童尽早地进行鉴别。研究使用非文字材料,通过三个实验考察学障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眼跳特征。在实验一中,通过反应性眼跳任务比较正常儿童和学障儿童的眼动指标。结果发现,学障儿童的反应性眼跳能力正常。实验二(反向眼跳任务)和实验三(记忆导向的眼跳任务)考察被试的自主控制眼跳的能力。结果表明,学障儿童的自主控制眼跳异常,发展迟滞。   关键词学习障碍;自主控制眼跳;反应性眼跳;抑制控制;工作记忆   分类号B844.1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7.12.001   1引言   学习障碍是一种神经认知发育障碍,自1963年Kirk首次提出学习障碍这一专业名词以来,帮助学习障碍儿童改变学习现状,提高学习成绩,改善身心素质,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杜高明,2011)。由于学习障碍的操作定义模糊,鉴别模式存在争议,评估标准化低,成因探讨分歧大,使得学习障碍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马兰花,石学云,2014)。   学习障碍儿童是一类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学习方面。研究发现,学障儿童在许多方面都落后于正常儿童,如注意力、记忆力、知觉加工及推理等(雒强,2013)。由于技术有限,鉴别时间较晚,学障儿童到了学校才表现出学业不良,错过了补救的关键期。当发现儿童具有学习障碍时,其自尊心、自信心等已受到伤害,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因此,有效的干预和鉴别对学习障碍的预防至关重要(王翠翠,徐琴芳,明苗,陶沙,2015)。   大脑通过一系列神经心理学过程学习新信息,新的神经联结一旦形成,可能就很难再改变。大脑学习这些联结的最佳准备状态是在某些关键期内,也就是在5~8岁之间(Hale et al., 2011)。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经验和发育程序的交互影响,在宏观和微观上都表现出可塑性的特点(卢英俊,龚蕾,朱宗顺,2006)。个体在青少年阶段,心理特征发生着显著变化,大脑神经元也在不断地进行突触修剪和髓鞘化(Casey,Giedd, Thomas, 2000)。并且,大脑功能具有代偿性,越早补救,代偿功能就发展得越好,越有利于学障儿童克服学习障碍。所以找到一种方法,在?和?表现出学业不良之前鉴别学习障碍显得尤为重要。   眼动的执行是各种认知过程复杂作用的结果,因此,眼动能够揭示人类认知加工过程以及认知加工缺陷(李丹,2014)。眼跳是眼动方式之一,是眼球的快速运动,可使感兴趣的刺激保持在中央窝区域,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眼跳主要有两种类型:自主控制眼跳和反应性眼跳(Tusa,Zee, Herdman,1986)。正向眼跳(pro-saccades)属于反应性眼跳(reflexive saccades)。反应性眼跳是指个体由于某个刺激的突然出现,眼睛被刺激吸引而不由自主地朝它看。这种反应不需要个体的意志努力,是一种自动加工。自主控制眼跳(voluntary control of saccadic eye movements)主要包括反向眼跳(anti-saccades)和记忆导向眼跳(memory-guided saccades)。这种眼跳的产生源自大脑内部的指令(陈玉英,2007),是受意志控制的而非外界的刺激。自主性眼跳涉及的脑区主要有双侧和背外侧前额叶、缘上回、前扣带回和丘脑等(卜晓艳,田学红,刘运芳,2010)。   眼动的执行是各种认知过程复杂作用的结果,因此,眼动能够揭示人类认知加工过程以及认知加工缺陷(李丹,2014)。已有研究确定了支配眼跳运动的脑区(额叶皮层),并且许多脑功能失调障碍都有眼跳抑制的失能表现。通过分析儿童的各种眼动的异常,可以判定其相应脑区功能损伤的程度,进而诊断出各种神经障碍,例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TajikParvinchi Sandor,2012)。研究表明,阅读障碍者的眼跳次数较多、眼跳幅度小、注视时间延长和回视增多,反映了其知觉广度狭小,选择性空间注意的神经结构出现了问题(黄旭,静进,2006)。还有研究发现,在系列目标导向眼跳任务中,帕金森患者与控制组相比具有更多的方向性错误和抑制自发眼跳的曲线,这表明他们具有空间记忆缺陷,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损伤有关(Chan,Armstrong,Pari,Riopelle, Munoz,2005)。   目前国内对特殊儿童眼动的实证研究大多数使用文字为实验材料,包括篇章、句子、词汇、应用题等(朱楠,黄钟河,2016),难以区分差异是由阅读能力造成还是由于脑功能失调造成的。为了排除阅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非文字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