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词中男子作闺音症状阅读分析
宋词中男子作闺音症状阅读分析
摘 要:“男子作闺音”是华夏文学史上一大奇特的现象,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且于宋词中最为盛行,宋代社会、政治、艺术本体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了这一状况。
关键词:男子作闺音;宋词;楚辞;士人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让我们先来看一首宋词: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水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溪水饱涨,适得相会,无奈采莲船小,不得好合,“合欢影里空惆怅”,只愿我啊化身这秋江上盛放的芙蓉,郎君化身花低的轻浪,长相来往。一个娇憨、痴情的女子跃然纸上。乍一看,非为女儿身,如何将此情此景,勾勒得这般动人心魄?然而,这首词却出自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记》等的作者欧阳修之手。
七尺男儿,缘何去学“莺吮燕舌”,“作妇人语”?关于这一主题,历来关注者不多,著论更鲜。在笔者看,“男子作闺音”其实有着悠远的历史渊源与丰富的社会、政治、表演本体、文人本体和艺术本体五个方面的时代原因,下面便将作一一阐述。
一、历史渊源
《诗经》和楚辞乃是华夏文学史上“双峰”,“男子作闺音”亦可上溯至此。《诗经》300余首诗歌中,明显可辨出以女性口吻言说的,占54首,超过总量的六分之一。尽管这些诗之后经“采诗”、“用诗”、“删诗”之变,为统治者与士大夫各取所需,特别是经汉儒“过度阐释”后,有的成为政治说教的工具,但其中少女怀春、思妇、怨妇等母题,却传流了下来。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等名句中的女性形象,已成为后世诗作中的“原型”。
至于楚辞,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则将“男子作闺音”推向了文化的前台。屈原所在的楚国,有着深厚的巫术传统。著名学者张晓梅写道:“只有男女巫觋扮演神,巫觋与神灵在祭典中新城一种人神的虚拟情爱关系,才能在热烈的歌舞氛围中迎来神灵的降临。因此,性恋关系不仅是降神巫术中人神沟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祭祀仪式中人神相娱的本质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楚辞将之转化为男女君臣的艺术表达方式的关键因素。”①在这一意识形态氛围中,屈原发出“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声音,以“香草美人”自比,话语中充溢着对楚怀王可类男女之情的思慕,绝非偶然。
到了汉魏晋,乃至隋唐,男性作者所发出的“闺音”则越发圆润;但一直到宋代,才可以说成为一种“现象”。
二、时代原因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奢逸享乐的风气
北宋建国后,推行奖励垦殖、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等改革措施,农业、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很快出现了“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宋史?食货》)的局面。商品经济逐日繁荣,加上北宋延续了中唐以来冶游耽逸的风气,酒楼妓馆如雨后春笋般层现叠出。时称“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宋史?石守信传》),士大夫醉情声色,也有了发源之端。
(二)政治:右文劝乐政策
“杯酒释兵权”后,宋太祖赵匡胤“首用文吏,而夺武人之权”(《宋史?文苑传序》),实行了以下改革措施:其一,保护文臣,“不杀士大夫”(王夫之《宋论》卷一),以高官厚禄“粉饰太平”;其二,更改科举制度,使之更“政治公平”,并由此改变了士大夫的成分结构,并笼络了人心;其三,实行“劝乐”政策,鼓励官员“多积金”、“市宅田”,给予他们大量的闲暇时间,使之沉溺声色之娱;其四,“兴文教,抑武事”,推崇理学,形成轻外重内、轻功利重精神的思想风尚。
这一切,便形成了宋代的意识形态符号秩序(ideological-symbplic order):它是拒绝穿刺与焦虑的。纵情欢愉,正是这一意识形态的题中之义。
(三)表演本体:宋代歌妓制度与词的流行
宋代的歌妓制度承接唐代,歌妓主要分官妓、家妓和私妓三种。其中官妓是中央官署和禁军以及各地方州官署所蓄养的歌妓,一般献艺不献身,常于官员会宴时出来演唱;家妓是达官贵人家中蓄养的歌女舞姬,供家主宾客歆享声色,所演唱的也一般是主人的作品;私妓则流于市井,寄身烟花柳巷,一般还出卖身体。
歌妓身份相异,但大多具有美貌、艺高、善解人意等特点,“香面融春雪,翠鬓秋烟,楚腰纤细正笄年”(柳永《促拍满路花》),或“眉长眼细,淡淡梳妆新绾髻”(苏轼《减字木兰花》),且“多能谈吐,颇有知书言语者,自公卿以降,皆以表德呼之。其分别品流,衡尺人物,应对非次,良不可及”(孙荣《北里志》),却身份低微,“奴婢贱人,律比畜产”(长孙无忌《唐律疏义》)。正是这些特质,让歌妓与文人,有了诸多交集。
一来,歌妓之美,令文人诗客向往。欧阳修曾作《减字木兰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