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导学生探究古典诗词中反讽手法妙用
引导学生探究古典诗词中反讽手法妙用
摘要
关键词新批评反讽理论认为:反讽不仅是诗歌语言的基本原则,而且也是诗歌的基本思想方式和哲学态度。文章认为在古典诗话中虽无反讽一词,但并不说明古人创作诗词从未使用反讽技法。本文结合中学古典诗词教学在这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提出在古典诗词中反讽主要表现为:语词反讽、意象反讽、否定式反讽和对比反讽,以期见教于大方之家。
古典诗词;反讽手法;语词反讽;意象反讽;否定式反讽;对比反讽
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描述道:“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相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儿扭,实在标致极了。”在这里,作者表面上是在赞赏当年清国留学生外表的俊朗,其实是在讥讽这群留日学生的无知与可笑。这种“所言非所指”的诙谐言语,正是英美新批评所津津乐道的反讽手法。反讽的涵义是借助辞面和辞里的语义悖反揭示真理,阐明事实,从而启迪读者对文章进行深层次思考。其实这种“正话反说”“口非心是”的言语现象,在古典诗词中也并不少见。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诗中的“省识”二字,字面可作“曾经识得”解释,辞里的实际内涵却是“不识”,暗含着反讽。既是暗讽汉元帝只凭画像辨识美人而痛失风华绝代的荒唐;更是讽喻唐朝统治者不能慧眼识世英,以致自己虽“窃比稷契”,却遭遗弃终老江湖,讽情贬意隐于整篇诗句中。
反讽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语词反讽
语词反讽,是指透过词语的前台让读者发现存在于言语背后的冲突。如上文“省识”一词。又如徐凝《忆扬州》:“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可作者又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却写远人别时的憔悴容颜,以往日远人之情重,衬出今日自己情怀之不堪。正如新批评家布鲁克斯所言:“反讽,是承受语境的压力。” 因为语词与语境的错位会导致身处其中的语词变异,从而使该语词产生意想不到的张力。本诗末句中“无赖”一词,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解释为:“生活无依赖,游手好闲。”如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曾自述道:“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又如胡铨《上高宗封事书》:“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可见,“无赖”一词,即使在古汉语里也是贬义词。然而,徐凝却大胆的将它置于“怀人”的语境中,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特殊的心理体验。显然,作者此处将“无赖” 一词与语境的错搭是有意而为之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特殊的反讽效果,从而产生字面之外的潜台词。本欲解脱一段愁思,想不到月光老来缠人,更加助愁添恨,于是诗人将自己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心绪无端迁怒于明月。调侃“明月无赖”,实为明贬暗褒、正话反说,有意将读者的想象空间引向扬州的美好,以倾注自己无比眷念、向往的思相感情,情致与标题《忆扬州》榫枘无间。
以反讽性褒奖予以针砭,或者以反讽性针砭予以褒奖,存在于古典诗词反讽语词的各种形态之中。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恼人”,与徐凝《忆扬州》,就可谓出自同一机杼。
二、意象反讽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来说都是“意”与“象”的合一或互化。而反讽意象则是“意”与“象”的对立、反化、错位。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春花秋月”这个意象,本应该寄托词人温馨、甜蜜、美好的情感,而作者却渴求、企盼它能早日“了”。因为,此时的“春花秋月”带给词人的是不堪回首的苦痛,“意”与“象”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对立的态势,意象的反讽意味不言而喻。同样“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等,意与象的错位、反化,无不涵泳着词人江山易主、物是人非、身陷囹圄的自我解嘲与亡国之哀。
此外,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反讽,还表现为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冲突、矛盾。如曹植在其《七步诗》中写到:“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生根,相煎何太急。” “豆”与“萁”两个物象本该同命相连,但在诗中却呈现出相互煎熬摧残景象。曹植巧借意象的对立,尖锐地嘲讽了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冷酷现实,抒发了内心的抑郁与悲愤,“燃萁煮豆”的矛头直指对自己一直心怀忌恨的胞兄曹丕。
意象反讽,意在让读者在悖谬、不和谐的“意”与“象”、意象与意象之间寻根探底,把玩对立、矛盾中别样的蕴藉,体认作品或深刻或尖锐的思想内蕴。
三、否定式反讽
否定式反讽,即诗词中使用否定句而形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反讽观照,暗隐作者真实的表现意图。如:杜牧《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