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观察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承载抗生素骨水泥(PMMA)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1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5.6岁。其中胫骨6例,股骨4例,跟骨2例,跖骨2例,指骨1例,桡骨1例;术前取标本常规菌培,手术彻底清创,术中多点标本病检+菌培,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结果 患者均伤口一期愈合出院。术后随访14~52个月,平均38个月,感染均未复发,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炎性指标逐步恢复正常。结论:清创后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之一。
关键词: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PMMA);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程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等。近年来骨科感染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①重要原因:严重开放性外伤感染日益增多,②由于现代抗生素的错误甚至滥用,导致较多致病菌产生了抗药性。这使得对于慢性骨髓炎得手术治疗失败率、感染率高,治疗时间长,花费大,成为骨科疾病治疗中很棘手的问题之一。国内外的临床医生为找到更好治愈慢性骨髓炎的方法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l]。我院对慢性骨髓炎经过清创后使用一期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3年12,本科收治1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5.6岁;部位分布:胫骨6例,股骨4例,跟骨2例,跖骨2例,指骨1例,桡骨1例;病因:10例为内固定术后感染,4例为外伤后感染,1例为糖尿病感染,1例为血源性感染。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ESR,CRP,肝肾功能,常规摄片,必要时CT检查,未使用抗生素前取分泌物标本菌培[2]。入院时患者体温均正常或者有急性期低热,周围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多核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血沉33~67mm/h,平均54mm/h,c-反应蛋白6.2~21.8mg/l,平均13.8mg/l。细菌培养结果:8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为表皮葡萄球菌,2例为无菌生长。
1.2.2术中处理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彻底清创(包括窦道,炎性软组织,死骨,死腔的搔刮,内固定取出),术中多点标本病检+菌培,清创后大量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络合碘浸泡创口30min,重新铺单更换手术器械[3]。采用在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的方法,术毕,伤口内放置负压引流管或者引流条。
1.2.3承载抗生素骨水泥的制作我们均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预混庆大霉素骨水泥(40G/包),术中加入万古霉素粉剂,PMMA与万古霉素比例按照40:(2-4)进行预混;调制好后分为两份,一份用于填塞,一份用于制作链珠;填塞时需要加压,让骨水泥充分挤压进入骨缺损部位的松质骨内;骨水泥链珠用手搓成橄榄形,根据局部软组织情况决定骨水泥链珠的大小(一般为5mm*7mm大小,越小表面积越大),用抗菌薇乔线串联,放置于骨旁软组织内[3]。
1.2.4术后处理与随访术后坚持每日伤口换药,填塞的骨水泥或者珠链让其留置体内,不予以取出,让其发挥持续缓释抗生素的作用,直到伤口愈合。术后复查X片,每周复查血常规、ESR、CRP。伤口痊愈出院后,伤口愈合后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
2 结果
本组病例16例患者,伤口甲级愈合6例,乙级愈合10例,经延长换药时间后均一期愈合。15例得到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14~52个月,平均38个月,感染均未复发,局部软组织无皮温升高及肿胀,无压痛,无病理性骨折。炎性指标血常规、ESR、CRP逐步恢复正常。
3 讨论
慢性骨髓炎的病情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其治疗也是骨科医师的难题,一般根据病理变化及治疗原则,围绕清创、局部抗生素的应用方法、骨缺损及皮肤缺损的修复:另外,祖国医学在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临床治疗方法。但各种方法都非完美治疗方式。
3.1关于局部使用抗生素的讨论慢性骨髓炎,感染是其根本的病因,也是其核心环节, 因此控制感染为第一要点。在骨髓炎的抗菌治疗中, 应根据试验结果来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可以通过2种途径给药, 一是全身用药。术前术后经静脉滴注全身应用抗生素, 目的是消灭细菌。对于急性骨髓炎效果是肯定的。但对于慢性骨髓炎, 因其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病灶内常存有死腔、死骨及瘢痕组织并缺乏血液供应, 抗生素的药力难于到达。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