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梅贻琦在西南联大时期权力来源和权力使用.docVIP

浅析梅贻琦在西南联大时期权力来源和权力使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梅贻琦在西南联大时期权力来源和权力使用

浅析梅贻琦在西南联大时期权力来源和权力使用   摘要: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苦难、灾难结伴而行。作为西南联大的掌舵人梅贻琦校长凭着什么样的领导让它摆脱困难呢?本文以西方管理思想为基础,从权力来源和权力使用的新视角解读梅贻琦在西南联大的成功。   关键字:梅贻琦;西南联大;权力      抗战时期两所著名的高校西南联合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有相似的成立背景,有众多的知名教授,为什么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本文认为梅贻琦拥有多渠道的权力来源以及将权力能合理应用才使得西南联大在艰苦的环境下仍能茁壮成长。      一 、梅贻琦权力来源      西方管理思想认为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职位权力。这种权力是组织授予的,随职位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往往受到压力和习惯而不得不服从这种权力。二是个人权力。这种权力来自领导者自身,由于自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包括专长权力和个人影响力。这种权力不会随着职位的消失而消失,所产生的影响力是长远的。梅贻琦的权力不仅融合这两个方面,另外还有来自清华自身的实力、与西北联大破落形成的权力衬托以及来自非正式组织的权力。   第一、来自于职位的权力   首先,来自于政府任命(校常务委员会)。1937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致函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指定“张委员伯苓、梅委员贻琦、蒋委员梦麟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193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后梅贻琦仍为常务委员。这一官方任命从法律上对梅贻琦进行了认可,这为他日后行事提供了法律保障。根据教育部的意见,作为全校最高权力机构的校常务委员会由三位常委轮流主持校务,遇事共同商量,平时由一人主持校务。而蒋梦麟和张伯苓两位常务委员较长时间在重庆任职,并利用职务之便为梅贻琦提供支持和帮助,这使得梅贻琦的权力更为集中。   其次,来自于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为校一级权力机构,由常务委员主持,联大时期一般都由梅贻琦主持。它由常务委员会委员、常务会秘书主任、教务长、总务长、各学院院长及教授会选出的12名教授代表组成。它的职责是议决一切通常校务行政事宜,协调各学院、学系间的问题等。   最后,来自于教授会。教授会是一个校务咨询机构,工作成员包括全校教授、副教授,也由常务委员召集主持,有时教授也可自行召集。教授会虽不是权力机构,但它在以“教授治校”为原则的西南联大享有极高的威望。冯友兰说它“在学校正常的情况下,不显得有什么作用,但是遇到学校有对内或对外的大斗争的时候,这种权威就显示出来了”。正如在“一二#8226;一”运动期间,教授会的这种权威淋漓精致地体现出来。   第二、来自于个人的权力   首先,来自于专长权力。它来自于师生对他信任,相信他凭着他的管理才能确实能发展清华。他在清华大学的成功让师生有理由相信他能带领师生将西南联大发展壮大。在兵荒马乱的日子,是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三校的合并体制稳定并加以巩固;在经费特别紧缺的时期,他仍招揽并留住了大批的知名教授和学者如顾毓?L、闻一多、雷海宗、庄前鼎、赵访熊、夏翔、戴芳澜、吴晗、潘光旦、刘仙洲以及任之恭、孟昭英、贺麟、陈省身、李景汉、陈梦家、美籍学者维纳、华敦德、法籍学者哈达玛、日籍学者原田淑人等。学校规模增至5个学院,26个系,在校学生3000人以上。此时的西南联大,群星璀璨,学科比较齐全,海内大学无不唯其向背。1941年,在梅贻琦掌校10年暨清华建校30周年之际,西方学校纷纷发来贺词,其中有“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之赞誉。从贺词上看仅仅是对清华的褒奖之词,思量下来一定程度上是对此时的西南联大的认可,是对梅贻琦校长的认可。   其次,来自于个人品质。梅贻琦校长除以出色的管理能力外,其廉洁和俭朴作风让大家非常敬佩。联大时期儿子祖彦跑报警时丢了眼镜竟无力添置。而此时的梅贻琦掌管着雄厚的清华基金。他曾说“虽然款项有限,但这是个观念和制度的问题。”“清华有点儿钱,要撙节着用在图书、仪器、请教授上”。在抗战后期,经多年抗战的消耗,后方的物质暇乏,物价飞涨,作为大学校长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梅贻琦的工资也不能够支撑一家人生活费了。于是出现了梅贻琦的夫人卖糕点、摆地摊来补贴家用的事情。如果没有宴请的日子,梅贻琦一家“经常吃白饭拌辣椒,有时吃上一顿菠菜豆腐汤,全家人就很满意了” 。   第三、来自清华实力   国南联大组成之初,“论设备,论经费,论师生的人数,都是清华最多,依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一联(合),清华是划不来的,反面看来也可以说,清华在联大占了压倒的优势” 。就人力财力的成分说,三校之间大体上是一个五、四、一的比例 。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念来看,由三校校长组成的常委会,大部分时间是由梅贻琦担任主席,主持日常校务,是清华实力的体现,同时也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