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毛发产业崛起太和模式
毛发产业崛起太和模式
时间回溯到2008年,阜阳市曾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9个总产值超亿元的特色专业村。这9个“亿元村”中,太和县马集乡港集村以4亿元的全村经济总收入位居榜首。而港集村赖以致富的支柱就是毛发产业,在这里,发制品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黑黄金”。
8年时间过去了。今天的港集村,已然是太和县马集乡(人发)工业聚集区的核心承载区。而太和县,也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购销集散地。以出口为导向的毛发产业,不仅是太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太和外贸出口领域的中流砥柱。在发制品出口的强势带动下,太和外贸出口额已经连续10年稳居阜阳首位,并在全省县域中排名第七。2013年,太和县又获评商务部“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显然,太和已经为皖北地区外贸发展趟出了一条示范性的突围路径。
农商大军与毛发产业
华北平原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于一亩三分地之外讨生计的传统,在这片土地上由来已久。如今太和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毛发产业,其历史渊源正可以上溯到那些走出一亩三分地的货郎们。
上文提到的港集村,正是太和县马集乡(人发)工业聚集区的核心承载区。据当地村民介绍,早在清朝时太和就有人走街串巷收购毛发,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改革开放后,以马集为核心地区的村民们,收购毛发的足迹慢慢遍布中国。当时收购的主要对象是马尾和猪鬃,90年代后,由于受河南许昌和山东青岛等地人发加工业的带动,人发收购逐步占到主流。
“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购销集散地的牌子,就是靠我们太和二十万农商大军一斤一两堆起来的。”太和县马集乡港集村支部书记刘建立说,“我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做这行的,那时候就是走街串巷收头发辫子,收回来后卖到青岛、许昌。”
富裕离不开勤劳,也离不开智慧。同样是从事毛发生意,太和的商贩们与青岛、许昌的加工厂之间的利润却相差了数倍甚至数十倍。在贩卖头发辫子的过程中,太和人看出了其中的“奥秘”――将收购的毛发辫子进行梳理、洗染、编制成发把后再销售,可以大大提高售价。
经济学家们把上述行为概括为“提升附加值”,而对于90年代的太和商贩们来说,这是现代商业模式在市场中的自我萌芽。“大概9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各家各户这些货郎,就把收回来的头发辫子放在自己家里简单加工,梳理归类后再对外卖,那时候就像是处在家庭作坊时代。”刘建立说,“随着规模越做越大,效益好的家庭作坊渐渐成长到工厂化作业阶段。而制作假发帘子、发套这些工业制成品,那都是21世纪的事情了。”
据介绍,今天的马集乡有家庭式作坊近400户,从业人员达15000多人。2009年规划的马集乡(人发)工业聚集区已入驻企业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形成了以发制品为特色主导产业的专业化发展格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马集乡工业聚集区已上缴税收8900万元,出口创汇6100万美元。
马集乡只是太和县毛发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与太和发艺文化产业园、城关镇工业区一起,构成了太和毛发产业发展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世界经济低迷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今年我国外贸出口已经大规模陷入负增长困境。
以出口为导向的毛发产业,处此困局又当如何?8月12日,太和县全县外贸工作促进会召开。会议披露的两组数据,有力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外贸出口逆势上扬
2014年,太和县进出口总额达到3.29亿美元,同比增长31.84%,总量连续10年居阜阳市第一位,并在安徽全省县域中排名第七。在这个数据中,毛发产业以年度20176万美元的进出口额独占鳌头,占到了总额的6成多。毛发产业完成年度营销收入5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完成14.16亿元。
2015年1-7月,太和县实现进出口总值22147万美元,同比增长39.06%,总量继续位居全市第1位。其中出口总额19828万美元,同比增长39.18%;进口总额2319万美元,同比增长38.05%。毛发产业上半年实现营销收入35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完成7.6亿元。
如果将太和上半年外贸发展态势放到全省乃至全国外贸形势中考量,就会发现其逆势上扬实属不易。今年以来,由于全球贸易萎缩、世界经济形势波诡云谲,中国的进出口额双双负增长也已是“新常态”。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2244.5亿美元,同比下降7.2%。其中,出口12648.2亿美元,微降0.8%;进口9596.2亿美元,下降14.6%。同期合肥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1-7月,安徽省进出口总值为251.6亿美元,下降10.5%。其中,出口162.2亿美元,下降7.4%;进口89.4亿美元,下降15.7%。
“今年下半年,安徽全省外贸进出口的目标任务就是由负转正。上半年全省只有4个市保持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