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校园语言伤害根源与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校园语言伤害根源与对策

浅议校园语言伤害根源与对策   摘 要:随着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法律法规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小学校园内“体罚”现象明显减少,但校园语言伤害却相应增多,对学生发展极为不利,挖掘语言伤害发生的根源,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克服或从根本上取缔是教育者迫在眉睫的大事。   关键词:中小学;语言伤害;根源;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1-0004-03      校园语言伤害是指青少年学生受到威胁、自由被限制;被语言训斥和嘲讽。多指精神和思想感情受到损害,是相对于体罚而言的,因而也称为“心罚”,还有人称之为“软伤害”、“冷暴力”、“软刀子”等[1]。近日,笔者就此问题随机选取200名初中、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令人震惊,87%的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8%的学生在一学期内受到过轻重不同的语言伤害,其中67%来自老师方面,24%来自家庭方面,9%来自同学和朋友;4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跌再跌”的重要原因是受到了语言伤害;也有2%的学生自觉患有“校园恐怖症”。      一、校园语言伤害的具体表现和存在的隐患      1.校园语言伤害的具体表现。   语言伤害即对学生心理和精神的惩罚,这种惩罚的非人道性在于以各种方式侮辱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他们的尊严。常见的表现有:在批评做错事的学生时,训斥、谩骂、挖苦、讥讽、丑化、嘲弄、污辱、揭短、歧视等,对学生进行不负责任、夸大其词的全盘否定,尤其对后进生采取歧视态度,公开让全班学生对之疏远,甚至进行人格侮辱。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笨猪”、“蠢货”、“死榆木疙瘩”等等。   2.校园语言伤害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哀莫大于心死”,教师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学生,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有过之而不及。   (1)直接影响学业。学生受到语言伤害后,极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情绪,极个别的学生甚至还会出现“学校恐怖症”,不愿到学校,不愿见老师和同学,开始厌学、逃学。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从教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语言和鞭挞,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就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2]   (2)易于形成不良个性。受到伤害的学生终日神经紧张,提心吊胆,慌慌不安,进取心大大丧失,自己不能相信自己,最终会养成怯弱无能、孤僻自卑、胆小害羞、内向不合群的性格。   (3)对其心灵致以沉重打击。体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而“心罚”更多的是伤害学生的心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其自尊心像“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对待它,我们应“十分小心”。被语言伤害的学生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打击,智慧被扼杀。   (4)容易埋下社会隐患。有时,语言伤害会导致学生形成“暴发型人格”或“反社会型人格”,特别是受到伤害最终辍学的青少年,他们成为“街角游民”后,内心的“攻击性”便完全暴露出来,放荡不羁,欺负弱小,寻衅滋事,有的在放学的路上伺机“报复”老师,有的对他人和社会时刻采取过激行为,有的走上犯罪道路,成为社会隐患。   (5)影响学生终身发展。“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语言伤害比肉体惩罚更让学生“念念不忘”,学生总是处在一种不良情绪状态之中,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有些成年人回忆起在校被侮辱的情景时,仍会不寒而栗,心有余悸,可见语言伤害的危害有多大、多深。      二、语言伤害的发生根源      1.大气候下的小变化。   中国古代的老师训导学生常用一把“戒尺”或是“藤杖”,近年来有关严禁体罚学生的各种法律法规文件纷纷出台,使教师中间体罚学生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但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这种“师道尊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于是,原先在学校内“司空见惯”的“体罚”便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精神暴力。   2.教师职业的自身特点。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的教师挖空心思地运用各种损伤学生人格的语句,还以此为荣,洋洋自得,摆出一副“学富五车”的骄横姿态,这实在是不可取的。   3.封建传统思想在家庭根深蒂固。   “学而优则仕”是传统官本位观念,“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几乎是现代家庭的共同愿望。据全国妇联调查,中国2.7亿家庭中有30%存在“家庭暴力”,其根源多半是“恨铁不成钢”,许多家庭把教育看作是子女升官发财的唯一途径和手段。在交通与通讯信息发达的当今时代,家庭暴力必然会“传染”、“迁移”到学校教育之中。   4.陈旧师生观世代相传。   中国历史具有家国一体和“父父子子”的伦理文化特点,赋予了教师至高无上和权力绝对的合理性。有些老师明确提出:“宁给好心,不给好脸,”他们认为训斥、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