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造境艺术
浅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造境艺术
摘要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的是一种艺术境界。文章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铸词造境,兴象会意;以梦造境,寄愿梦中;为情造境,以境传情三个方面阐述了李白诗歌的造境艺术。
关键词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造境艺术;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意境之有无、意境之高下来衡量诗歌创作的美丑和成败。意境的生成有两种方式:造境和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王国维所谓的写境,就是摹写生活实境,始于状物写真,期以“真境逼而神境生”,其境可能亲切感人。陶渊明、杜甫等一派的诸多现实主义作品可以为典范。所谓“造境”,即随心所欲地虚拟意境,万物皆备于我,万物皆为我所调度,其境可能奇幻瑰丽。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作品可以为典范,而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造境艺术臻至化境,最为经典。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造境艺术:
一、铸词造境,兴象会意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寻言可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呵见,语言创设意象的,而意象又是创设意境的。要领略李白诗歌其中三昧,只有细观微察李白的每字每词,才能准确把握李白诗中的意象,领略李白诗中要创设意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语言造境艺术就有很好的体现。
首先体现在动词的运用问题上。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描绘天姥山用词精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首先是直接描写。五岳誉满天下,该是够雄伟的,然而诗人连用“连”、“横”、“拔”、“掩”四个动词,渲染天姥与碧天相接,其高耸挺拔之气势越过五岳、遮掩赤城,绝非他山可比拟。接着是间接描写天姥。天台已是一万八千丈,诗人却还要以“倒”、“倾”两个动词,极力抑低之,使得天台自惭形秽,不得不乖乖地向着东南倾斜,甘愿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以此衬托天姥威武雄奇的形象。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使天姥形象不再是现实生活的天姥形象,而是理想化的天姥形象。
其次体现在数字的运用问题上。“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是以具体的数字将天姥山的形象与细节凸现出来,化抽象为具象。李白的诗造虚境居多,正所谓避实就虚,造境兴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用一个“一”的数字就写出诗人凌空飞度、上天入地的神奇景象。与其说是在写山水,不如说是借山水写游仙的虚幻世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游目八荒,思载千极,“千”和“万”两个数字的变化暗示着天姥山山水的动态美,也暗示着诗人胸中丘壑的起伏不定。“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一个“万”字写出诗人堪破世情,张扬出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追寻彼岸并自傲于世的个性。
二、以梦造境,寄愿梦中
我国古典诗歌作品中对梦意象的描写,是揭示人物心灵世界的独到的艺术手段,常常以梦造境来表达现实难以达成的愿望。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造境,创设了一个不同于现实的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从娴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人仙境,更完全是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诗人尽情驰骋于浪漫想像的空间,展示了一幅现实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朦胧离奇的奇山异景图。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寄愿,意象独特,所寄多解。首先,梦的本身独特难解。我国古典诗歌作品中对梦意象的描写,是揭示人物心灵世界的独到的艺术手段。梦的本身是既与现实有关,又不等于现实的特殊存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写的“梦”是现实观照还是理想的想象,梦中仙境的是皇宫幻化还是理想中天宫乐土,这难以定论。其次,《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写的“梦”的主旨有难解,美梦还是恶梦难分。《唐诗解》(唐汝洵)云:“(诗人)将之天姥,托言攀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日,此枕席间岂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言下之意,烟霞是诗人属意造境之物,“梦”代表诗人所追寻的愿望理想。而清代陈沆《诗比兴笺》中却云:“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两者都似凿凿有理,但又都有“难圆”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之三百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