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维崇陶特质性审美范式解读
王维崇陶特质性审美范式解读
摘要: 王维诗化禅宗贵族隐逸哲学思想蕴涵着他崇陶的特质:儒释道兼容的功利性和选择性倾向。他选择的根源在于:恋栈怀禄的实用主义与圆通应世的人生哲学。身在世中、心欲脱俗是他可望不可即的终极之境。
关键词: 王维;崇陶;特质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07)02-0123-03
山水田园诗的兴起,与知识分子和政权的离合有关。陶渊明是中国封建士大夫精神的家园,是中国封建士大夫精神的缩影,无数封建士大夫官场失意后,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以安身立命,寻求慰藉[1]。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几度沉浮。痛苦挣扎中他选择了一种变通的回归方式――亦官亦隐,一方面求得自我身心的解脱,另一方面继续享有王侯贵族的优遇。王维诗化禅宗贵族隐逸哲学的思想,表现???崇陶的功利性与选择性特质。那么,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崇陶之路呢?其中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王维崇陶的特质性审美范式进行解读。
一、受大唐盛世物质经济文化的繁荣背景下
人们价值取向的影响,渴望示玉于世。
唐初,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代表的统治集团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生产,政治开明,社会稳定。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大唐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在贞观以来物质财富的基础上,盛唐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扩大,人丁兴旺,仓廪丰实,人民生活安定,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杜甫《忆昔》中就有真实回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代进一步改革科举制度,推行以诗赋取士,为各阶层的知识分子跻身政治舞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玄宗开元年间,唐帝国的强盛达到了顶点,整个时代充满着朝气和希望,激发了士人对功业理想和自由人生的强烈追求。他们对国家前途充满了希望,有着恢弘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渴望建功立业以扬名不朽。他们普遍认为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盛世明时而不能如发轫之剑,一往无前,示玉于世,施仁于人,则会引以为憾。
在时代气息的感召下,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王维早年亦对功名充满热情与向往。他乐观向上,情绪激昂,充满自信,既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气魄,又有“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豪情,还有“济人然后拂衣去,肯做徒尔一男儿”的壮怀宏愿。
二、受身世经历与个人际遇的影响,在灵魂深处的罪恶
感压迫下,终成清高而软弱的封建士大夫典型。
王维,本身为陕西豪族,青年及第,历官京都,一生活动于贵族圈中。“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闲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所眷重。”[2]他先是从歧王范游,举进士官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牵连,加之歧王范卒,被贬济州司仓参军,遂隐终南山蓝田辋川九年。
后因张九龄的提拔再度出仕,他把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寄托于张九龄。但随着官场派系斗争中张九龄被罢官遭贬,王维感到非常失望。他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示有归隐之意,但并未就此退出官场。继而他遭到李林甫的歧视,直到天宝十一载李林甫死为止,此后又遇杨国忠排斥异己,王维随时害怕遭到暗算。“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从此他逐步走上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极。后历安史之乱,王维因接受伪职而自感失节,在灵魂深处罪恶感的压迫下,心情彻底消沉下去。经历过这样的劫难,原本就倾心佛禅的王维更加虔心向佛,“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预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他的思想开始偏离积极的现实人生,遁入到自我精神境界的寻思中。
王维晚年虽官至尚书右丞,但已无心为政,过着虽官实隐的生活,“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且一生未解官职。“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他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把返归自然当作内在心灵的慰藉。
通察王维为官的一生,始终与政治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一方面,他不屑与李林甫合污,却写诗称颂李林甫:“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另一方面,他不愿投降安禄山,却只能服药装哑。他甚至赞美唐玄宗信奉道教始祖老子及其黩武战争的胜利。他一边立于朝中,领着丰厚的俸禄,一边悠然地徜徉于山水丛林,逍遥无为,放任自适。可见他是一个清高而软弱的封建士大夫的典型。
三、受母亲奉佛的影响,一直有着佞佛的思想倾向,导致其对儒家正统思想的叛逆,皈依佛禅,回归陶渊明精神家园。
唐代统治者在意识形态方面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所以唐代儒、释、道三教并存,且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宗派,如禅宗。禅宗的许多特点都带有儒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