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湿性愈合理念在压疮护理中应用进展
湿性愈合理念在压疮护理中应用进展
【摘 要】综述了湿性愈合理念在压疮护理中应用的新进展,主要包括国外对湿性愈合理念的提出应用过程以及在国内应用的必要性和新进展。认为目前湿性愈合理念是适合压疮临床护理的方法,而且需辩证施护。
【关键词】湿性愈合;压疮;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82-02
压疮又称褥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也仍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的护理过程中常用的是干性愈合理念来指导压疮的预防和治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国传统的压疮治疗方法存在误区,而与此同时,湿性理论被提出,众多的临床实践证明,湿性愈合理念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压疮的治愈率,缩短压疮愈合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1 压疮的形成原因
①压力因素,包括垂直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其中持续的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的最重要原因。②皮肤潮湿或者排泄物的刺激。③营养状况,过度消瘦或水肿者易患压疮。④年龄,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易患压疮,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达10%至25%,死亡率增加6倍。⑤体温的升高,严重感染者伴有高热且有组织受压的情况时,发生压疮的概率较高。
2 目前我国常用压疮预防方法和误区
2.1 预防护理
①解除压力,避免局部组织的长期受压,定时翻身;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的空隙处;正确的使用石膏绷带以及夹板固定。②保护患者的皮肤: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和床单位的干燥整洁。③营养的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尤其应该注意保证维生素C和锌的摄入。
2.2 传统压疮护理以干性愈合理念为主
传统治疗压疮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干性愈合,尤其是在护理Ⅱ期及Ⅱ期以上压疮患者时认为应尽量保持创面的局部清洁干燥,常用的方法有空气隔绝后局部持续吹氧法,利用纯氧抑制创面厌氧菌生长,提高创面组织供氧,改善局部组织有氧代谢,并利用氧气流干燥创面,此外还有烤灯、干纱布填充法等。
2.3 传统压疮护理的四大误区
2.3.1 局部按摩受压皮肤:按摩无助于预防压疮,对于已经被压红的皮肤会造成进一步的损伤,有关研究表明,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压力解除后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故对已经被压红的皮肤进行局部按摩的方法不再推荐使用。
2.3.2 消毒剂消毒伤口:大多数患者有如下几个认识误区:伤口有菌就会感染,需要使用消毒剂或药物保持无菌状态;伤口渗液对伤口组织是有害的,必须清除彻底;干燥伤口不会感染,结痂就是伤口愈合。这些认识误区导致错误的处理,如局部涂抹甲紫、红汞、暴露或烘烤伤口,最终导致痂下积脓。国外认为,应避免使用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的药物同时可破坏有再生能力的组织,不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和创面的愈合。
2.3.3 局部使用烤灯:烤灯可使局部皮肤升温、干燥,组织细胞代谢及需氧量增强,造成细胞缺血坏死。
2.3.4 局部使用气垫圈、橡胶气圈:因橡胶气圈产生热气并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造成静脉充血水肿,同时妨碍汗液蒸发而刺激皮肤,可出现圈式压伤。
3 湿性愈合理论
3.1 湿性愈合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
1958 年,Odland 发现有完整水疱的创面比水疱破裂的创面愈合速度快。1962 年英国动物生理学家Dr.Winter 在权威杂志《Nurture》发表了“用聚乙烯膜覆盖猪的伤口,其上愈合率增加了1 倍”的研究结果和湿润环境愈合理论。1963 年Hinman 等的人体试验显示出,密封湿润伤口使表皮再生速度提高约40%。1974 年诞生了第1块先进敷料,研制出聚氨酯薄膜技术,提出了伤口湿性愈合的理论。2000 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颁布的行业指南中将湿性疗法确定为伤口处理的标准方法。
3.2 湿性愈合理论的原理与特点
(1)无痂皮形成,避免表皮细胞绕经痂皮下迁移而延长愈合时间;(2)湿润和低氧环境,刺激毛细血管的生成;(3)激活酶活性,分解坏死组织;(4)提供湿润伤口愈合环境,促进活性物质释放。
3.3 湿性愈合的新型敷料
主要有(1)透明薄膜类敷料;(2)水胶体敷料;(3)藻酸盐类敷料;(4)水凝胶敷料。
4 湿性愈合理念在国内临床上压疮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
4.1 新型湿性敷料的种类
有研究发现,应用密闭性敷料与应用传统敷料相比,感染率较低。以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康惠尔系列为例,每种类型的敷料,其作用和适用情况都不一样:①康惠尔泡沫敷料:适合面积不大、边缘清晰的伤口。泡沫类敷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