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汉代循吏和酷吏治政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汉代循吏和酷吏治政策略

略论汉代循吏和酷吏治政策略   摘要:从治政策略来看,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汉代循吏崇尚德治,以仁爱教化治民,以化人心为务,治理效果显著,深得民心;受法家思想影响的汉代酷吏则崇尚刑法,以严刑峻法治民,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无法赢得民众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循吏的德治和酷吏的法治在实践中都有不足之处,因此最有效的治政策略是德刑相济,将道德和法律两者结合作为统治手段。   关键词:汉代;循吏;酷吏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2-0177-03      就治政策略而论,汉代官吏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循吏,他们崇尚德治,以仁爱教化治民;另一种是深受法家思想影响的酷吏,他们专任刑法,以严刑峻法治民。成帝时期,陈留太守薛宣在答吏职时说“吏道以法令为师”,琅邪太守朱博也说过“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由此可知,汉代对“吏”的基本要求是执行法令,礼乐教化并不在吏的法定的权限之内。不过,汉代朝廷并不反对官吏推行礼乐教化的行为,因此是成为仁爱教化的循吏,还是成为严刑峻法的酷吏,可由各人的思想和性格来决定,这两种官吏在治政策略和治理效果上都存在很多差异。      一      汉代循吏往往与儒家经典有很深的渊源,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如文翁精通《春秋》;龚遂、召信臣、刘宠都是以明经入仕;任延、仇览都曾在太学学习经书,12岁的任延由于表现突出,有“任圣童”之誉。儒家治国的主要手段是德和礼,汉代循吏崇尚德治、重视教化的治政策略鲜明地体现出儒家的德政思想。   汉代循吏重视教化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景帝时期的文翁就是一个典型人物。他为蜀郡守时,建立学官,并采取措施鼓励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通过学校教育来推行教化的做法不仅得到武帝认同,而且在全国推广实行,由此可见文化对政治的影响。再如光武帝时的桂阳太守卫飒“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来教育“不知礼则”的民众,结果是期年间,邦俗从化……视事十年,郡内清理;平帝时的交?n太守锡光和光武帝时的九真太守任延则以移风易俗著称,他们“教导民夷,渐以礼义……领南华风,始于二守”。当然,史书对儒家的教化作用未免有夸大之嫌,但是却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循吏重视教化的事实。   汉代循吏不仅重视对人们进行礼乐教化,而且亲身实践儒家这种以德化民的思想,效果显著。如东汉的鲁恭、吴?v、刘宽等循吏是“并以仁信笃诚,使人不欺”。汉代循吏身上还具有强烈的自责意识。如韩延寿为左冯翊时,有兄弟为田产争讼,他自责“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于是“人卧传舍,闭?x思过”,直到他们悔过息讼为止。许荆为桂阳太守时,蒋均兄弟为财产争讼,他认为“教化不行,咎在太守”,于是“使吏上书陈状,乞诣廷尉。均兄弟感悔,各求受罪”。韩延寿、许荆的自责行为带有感化他人、促使他人反思的因素,因而它既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以德化人的统治方法。相信民众的道德自觉,也是德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循吏在这方面也不乏其例。如宣帝时,渤海由于灾荒“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新任太守龚遂就“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I?^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龚遂相信盗贼是为饥饿所迫,并不是甘心为盗,具有德化的基础,所以只要他们愿意做良民就既往不咎,这显然是运用儒家的德治之术来治盗,与酷吏严酷诛杀盗贼的方法截然不同。   由于循吏崇尚德治教化,力求以德服人,不尚刑法,所以深受吏民的拥护和爱戴,他们往往视循吏如同父母,宣帝时的南阳太守召信臣被称为“召父”、光武帝时的南阳太守杜诗号为“杜母”就是明证。汉代吏民对循吏的爱戴主要表现在为他们立祠祭祀和立碑颂德方面,如西汉的蜀郡守文翁、南阳太守召信臣,东汉的洛阳令王涣、桂阳太守许荆等循吏逝世后,吏民都为他们“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东汉的须昌长章翊则是“化有异政,吏人生为立碑”。吏民送别离任循吏的感人场面也体现出他们的深得民心,如合浦太守孟尝离任时,“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东平陵令刘宠离开时,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这些记载足以表明,民众对循吏有浓郁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是因为循吏能够用仁爱教化治民,所以才能够如此得人心。      二      从酷吏的出身和所受的文化教育可以得知,酷吏往往很少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如义纵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王温舒“少时椎埋为奸”。二人都是强盗出身;张汤、杜周则是由文墨小吏起家,这些酷吏都是极少涉及儒家经典。与循吏的崇尚儒学不同,酷吏大多喜欢法家思想,这也与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关。如酷吏阳球“性严厉,好申韩之学”;樊哗“政严猛,好申韩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