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白下诗史学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汉民白下诗史学研究

胡汉民白下诗史学研究   摘 要: 本文以胡汉民1928年9月至1931年10月在南京期间所作的诗歌为考察对象,通过梳理其主要内容,考察其所涉主要人物及史事,并研究撰诗时的心态,从而辨析胡氏的人际交往及心境。研究发现,胡氏的人际交往与诗词内容均以1931年2月28日为分界点,呈现明显两个阶段。前一阶段诗歌题材多样、内容呈现积极进取的气质;后一阶段题材相对狭窄,尤其读韩愈、王安石诗词系列占据较大篇幅。这既展现了胡氏一贯的思想性格,又反映了外在时势剧变的影响。   关键词: 胡汉民 《不匮室诗钞》 蒋介石 陈融 古应芬 谭延?] 汪精卫   胡汉民(1879-1936,字展堂,广东番禺即今广州人)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政治人物。近年来,随着大批史料的公布,胡汉民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作为一位产量不低的诗人,他的诗歌却迄今不大为史学界重视。事实上,胡汉民的诗歌内容十分丰富,仅其《不匮室诗钞》一书①,就录有诗词九百余首。深入梳理其内容、特点,对于考察胡汉民及其相关历史,具有其他史料难以替代的独特价值。   本文即以1928年9月至1931年10月这三年为断限,着重考察胡汉民在南京时期的诗词创作,或可于正史记录以外发现一些不为人留意的重要线索。   一、白下诗内容略论   1928年8月,国民政府酝酿改行五院制,胡汉民被推举为立法院院长。随后,胡汉民赴南京。自1928年10月起担任立法院院长,至1931年2月28日被蒋介石扣押为止;1931年10月底,胡汉民被开释,离开南京。本文考察的诗歌就是胡汉民这一时期在南京创作的。   在这三年中,胡汉民传世的诗歌共400首左右,占其全部诗作的近一半。这批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其中,友朋间的往来唱和诗分量最重,约占一半以上;读古人诗词有感而作者约占三分之一,此外就是感怀诗及为诗文集或画作的题诗。引人注目的是,这批诗歌以1931年2月28日为界可分为明显两个阶段:在此之前,胡汉民位居立法院院长,虽政务极其繁忙,但诗词唱和作为他的重要休闲和放松途径,始终保持一定的数量,题材相对较为多样,风格清俊,多峭拔进取之气。在此之后,他失去了人身自由,交往对象大大缩小,同时有较多的时间翻阅传统诗文集,诗词唱和成为其排解苦闷的重要途径。这一时期,诗歌题材的丰富性虽未完全丧失,但明显不似从前,且时见思乡伤愁之句。下面,笔者以论政、论战、论诗、论学四方面,简要概括胡汉民这批诗歌的主要内容:   (一)论政   胡汉民1928年9月入南京之前,曾有不少朋友进行劝阻,认为蒋介石不值得他帮助。但是胡汉民认为,为了完成孙中山的遗志,他愿意帮助蒋介石做凯末尔,但如果蒋介石胆敢做袁世凯,他将第一个起来反对②。因而,在南京期间胡汉民论政十分积极,对于政府尤其是蒋介石的行为往往无所避讳。这些论政的内容虽较少直接入诗,但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进取之心却大量表露于诗词之中。如“勒石燕然当有日,买田阳羡或非时”③一句最足见其当时的心态。“勒石燕然”是东汉窦宪大破匈奴之后,班固在燕然山为其刻碑纪功,代指建功立业;“买田阳羡”典出苏轼的诗:“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代指辞官归隐。在这句诗中,胡氏积极进取的心态跃然纸上。   许多研究者都注意到,胡汉民与蒋介石的关系在中原大战即将结束之时就逐渐紧张,后来随着约法之争越来越尖锐。到1931年2月中旬,蒋介石对胡汉民已经恨之入骨,决心除之而后快④。身为文官长的古应芬,早已“不堪颐指,便在是年(按:指1930年)冬间,拂衣南还”⑤。但胡汉民对此似乎一直浑然不觉,不但自己处理政事依然如故,还劝以病假为名退出南京政坛的古应芬再度返回南京⑥。   2月28日,胡汉民被扣汤山后,深感冤屈,愤懑不已,不但起初的设想及对蒋的期望完全落了空,所谓“三年京国徒多事,咫尺龙髯负所期”⑦;自己还身背多种罪状⑧,陷于囹圄,这种感受可想而知。此后幽居南京的八个月中,胡对于时事及自身的遭遇的感慨往往付诸诗歌。例如:“毕生大节奚曾缺,明月清光白尔心。叔季亡亲先下石,缙绅从贼尚贪金。……忍使幽潜长不理,百年平反史禁臣。”⑨   胡汉民向来不喜欢将愁苦的情绪入诗,纵览1931年被禁前胡氏所作诗歌,虽不乏愁字入诗之句,但寥寥无几,且大多系为他人之愁而愁,很少怨艾之词⑩。但被禁之后的诗作,渐多伤春思乡之词,可谓难以自免。如“老成谋国尚如许,年少有人同此忧。客去不闻三日宿,诗成且遣一春愁”{11}。   (二)论“战”   “汤山事件”前,胡汉民位居立法院院长,他站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立场上,对于地方抗拒中央的行为,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抨击。在中原大战前后,胡汉民多次与谭延?]、王宠惠等五院院长联名通电,对阎锡山、冯玉祥等进行批评和规劝。反映到诗作上,这一时期他写下的《庙堂》组诗七首,最能反映他的主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