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误译类型及文化因素分析.docVIP

英汉互译中误译类型及文化因素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互译中误译类型及文化因素分析

英汉互译中误译类型及文化因素分析   【摘要】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及认识水平的制约,翻译中常会出现有关文化内涵的误译现象。本文主要从翻译中容易出现文化内涵误解误译的三方面,即俚语和惯用语的误译、特殊文化意象词的误译以及原文风格主题的误译,来分析探究文化因素对误译的影响,以提高译者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从而减少误译发生。   【关键词】误译 文化因素 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040-02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确切的说,是文化转换。”[2][p.16]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别巨大的语言,因此这一点尤应在英汉互译中获得足够的重视。而现实中,“由于文化间的距离和障碍,文本在译入时,难免不附着主体文化以其特有的视角观看客体文化的反应,”[7][p.121]从而造成了文化性误译。本文通过搜集对文化内涵误读误译的译例类型,来探究造成误译的主要文化因素。   二、误译的主要类型   (一)对于惯用语和口头语的误译   俚语、习语、惯用语等在历史中产生发展。作为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们承载了大量包含历史、地理、宗教、风俗、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等的文化信息,因而与文化密切相关。它们通常是历史遗产或文化发展的产物,因此通过学习这些语言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所在文化,同时通?^研究这些语言形式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特色语言。然而,它们独特的文化内涵常常会被学习者误解或者被译者误译。如下例:   例: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误译:《飞越杜鹃窝》。   正译:《飞越疯人院》。   该译例是一部上世纪70年代上映并荣获第48届奥斯卡5项奖项的美国电影影片名。这部电影的中文片名曾一度被一位台湾译者译成《飞越杜鹃窝》,让很多中国观众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实际上,在英语中“Cuckoo’s nest”是一种口头惯用语,是对“精神病院”的轻蔑表达。因此,《飞越疯人院》才是正确的表达,也更易于中国观众理解,从而产生观影的兴致。   类似的口头惯用语的误译还常会发生在汉译英中。比如:   例:My dogs are killing me;   误译:我的狗要咬死我了。   正译:我的双脚疼死了。   此句误译是因为未理解词的深层含义,而将原文逐词直译所致。此句中“dogs”已引申为“双脚”,属英式英语中同韵俚语的类型,其基本含义已外延,因此若望文生义则会令人莫名其妙,难以领会。   (二)对特殊文化意象词的误译   几乎每一种语言中都有指代某些意象的词汇。虽然它们在译语中可以找到对等词,但往往是部分对等,或者说是指称意义的对等而非文化外延意义的对等。文化意象词的起源和传播与人们的生活、历史文化环境相关。一种文化中特殊意象词的文化内涵有时会因译者的误译而被削弱、扭曲甚至丢失。   “龙”就是非常典型的文化意象词,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在中文中“龙”常用来象征祥瑞,根本不同于西方的恶魔“dragon”。在很多西方民间故事中,“dragon”是口中喷火的邪恶猛兽。有的译者把“龙”翻译为“dragon”,导致中华形象在欧美的恶魔化。   例:望子成龙;   这一成语准确地表明了中国家长对于子女的期待。然而如果将此成语翻译成英语,则不可直译为“to long to see one’s son become a dragon.”因此正确的译法:To long to see one’s son succeed in life.   “月亮”在中国的诗词当中也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对于中国人来说月亮通常让人联想起家乡,这一点英国人知之甚少。   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英国作家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把这句诗句翻译成“‘The crystal dew is g littering at m y feet. /The moo n sheds,as of old,her silvery light.’他没有理解‘月’和‘故乡’的特殊关系,因此根本没有译出‘故乡’。”[6][p.172]   (三)对于原文风格和主题的误译   误译中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就属对原文风格和主题的误译。风格体现在作品的一词一句之中,是作家手法与身份的象征。但是,译者想要完全展示出原作者的风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庞德(Ezra Pound)是美国意象派诗人,因受中国古典诗词魅力所吸引,他曾将很多中文诗词译成英语。然而,中国诗词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必然承载其特殊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外国读者和译者理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