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委婉语文化异同对比分析
英汉委婉语文化异同对比分析
一、引言
委婉语是世界上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的语言形式,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英语的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eu-是前缀,其意为good;sounding good,词根phemism意为saying;speech,合起来的意思就是good speech(好听的话;吉利话)。汉语中,委婉语被称为婉曲,指说话时,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迂回曲折,含蓄隐晦,但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其委婉语通常都具有避讳功能、礼貌功能和掩饰功能。委婉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各种委婉语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本文拟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对英汉委婉语所反映出的文化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以加深我们对英汉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二、英汉委婉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伦理等级观念的差异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和封建礼制的影响,中华民族自古就十分重视长幼有序的儒家人伦观念和长幼尊卑的伦理等级,而汉语在称谓语的使用上亦较明显地反映了这种文化传统。在封建社会,人们受封建礼教规范的影响,对帝王、尊亲、官吏、师长的名字都需避讳,这样的等级观念至今仍旧影响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交往行为。人们对于上级往往谨言慎行,不敢直呼其名,而是冠以职位名,如某某处长,某某省长;对单位的首要领导,出现了像一把手、头儿、当家的之类的婉称。西方人则在称谓上奉行人人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看来,过于郑重其事的称呼会妨碍人际间的交往。不论职位、年龄和性别,大多数英美人士喜欢别人直呼其名,下级可以直呼上级的名字,晚辈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无不敬之义。甚至晚辈可以沿用长辈的名字,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怀念。
(二)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长期以来受到儒家中庸思想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熏陶,十分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的社会性,不忌讳谈论年龄、家庭等私人问题。例如,古汉语中关于老的委婉语就很少,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常常代表着经验、学识、成熟、德高望重等,因而就有老当益壮、老成持重、老成练达、老马识途、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等熟语。对人称呼也不忌老字,如季老、老李、老板、老总等。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特别强调对个人隐私的尊重,不允许刺探、干扰和侵犯年龄、个人收入、财产婚姻状况等个人隐私。另一方面,西方长期以来注重竞争,讲究效率。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价值观念推动下,old意味着不中用、来日不多,也意味着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下降,所以在英语中有不少关于老的委婉语,如senior citizen,the mature,the advanced image,the longer living等被用来指代 old people。再例如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英雄勇士之死在汉语中被称为永生、捐躯、殉国、牺牲、永垂不朽、流芳百世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死亡的社会价值。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愿望的实现,希望死后能与上帝同在,哪怕是英雄的死也是完成了上帝赋予的拯救他人的使命。即便是源于军旅生活的委婉语,如lay down ones life (躺下),fall (倒下),be present at the last roll call (出席最后一次点名),fire ones last shot(射出最后一发子弹)等,也大都不带悲壮色彩。
(三)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礼貌是语言交际中普遍遵循的原则,但因各民族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语言中礼貌原则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汉语中的礼貌常常表现为谦虚,而谦虚的形式又往往是贬低或降低自己而褒扬或抬高他人,即通常对自己和自己相关的事物要贬要谦,如鄙人,家父,小女,犬子,愚见等;对他人和他人相关的事物要抬要尊,如阁下,贵姓,令尊,令爱,令郎,高见等;对于对方的赞美之词多用哪里哪里、过奖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等谦词。而西方人一般讲究实事求是,自信坦率,通常不会特意地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他们在听到别人的赞誉的时候会欣然接受,用 Thank you.,Tha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Im very glad you like it.等等礼貌回答来表示感谢。
(四)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
汉语中与死亡相关的委婉语多来自佛教和道教。佛教认为只有皈依佛门,才能摆脱轮回之苦,追求的是涅磐成佛。因此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成佛、圆寂、坐化、解脱、上西天、归真等等。道教主张的是清净无为,追求的目标是得道成仙。因此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隐化、物化、遁化、羽化、气散、得道、升天、升仙、仙逝、驾鹤西游等委婉语。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