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兵团儿女文化蕴涵与时代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兵团儿女文化蕴涵与时代意义

论兵团儿女文化蕴涵与时代意义   摘 要:长篇小说《兵团儿女》既彰显了兵团儿女的拓荒与献身精神,也谱写出一曲兵地团结、民族团结、华夏一体共建美好新疆的爱国诗篇;既歌咏了兵团儿女感天动地的爱情乐章,也抒发了屯垦戍边的壮志豪情。因此,作品既给读者带来新鲜酣畅的阅读快感,也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具有丰赡的文化蕴涵与深远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兵团儿女》 文化蕴涵 时代精神      2009年3月,长篇小说《兵团儿女》(上)的出版对于新疆兵团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无疑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本书乃被誉为“新疆石河子三杨”之一的著名作家杨眉66岁高龄时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余开伟,著名诗人、作家杨牧,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夏冠洲曾经联名推荐此书。“原八师副政委陆振欧,原石河子文联主席金笛,原石河子地区文教局局长、书记邓凯,兵团作协名誉主席、著名诗人石河,《绿风》诗刊主编、著名诗人曲近等石河子文化艺术界的艺术家们纷纷向杨眉的新书《兵团儿女》(上部)首发表示祝贺。……首发式结束后,杨眉的新书《兵团儿女》(上部)的签售会在新华书店一楼举行,众多读者纷纷前来购买,并与杨眉合影留念。”[1]   小说以20世纪中后期新疆建设兵团的生活和工作为背景,倾情讲述了“八千湘女上天山”这一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小说作者杨眉凭着对兵团生活的深情追忆,融入高昂的青春激情和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以“爱”为经,以“情”作纬,以饱蘸感情的笔触尽情展示了兵团儿女的人性美、人情美,谱写出一曲大爱无疆、情系兵团的人生赞歌。文本中高昂的兵团文化精神与崇高的爱国情怀交相辉映,颇具地域特色的新疆汉语方言和流畅活泼的诗体叙事方式巧妙结合,既展现了富有西北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又上演了兵团儿女一幕幕爱恨纠缠与灵肉挣扎的历史传奇,也抒发了兵团儿女艰苦创业的壮志豪情与青春洋溢的生命激情,从而使作品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      一、对奉献精神的热情礼赞      建国初,新疆和平解放,二十万驻疆官兵铸剑为犁,在茫茫戈壁垦荒屯田。为了使官兵扎根边疆,改变历代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在党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下,一拨一拨的湘女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怀着对祖国的挚爱,对军营生活的憧憬,对献身边疆建设的向往,风尘仆仆,长途跋涉,来到了遥远的新疆金驼湾垦区,在亘古荒原上扎下了军垦第一犁。读罢小说,掩卷深思,它让读者感觉到,那是一个激情燃烧、伟大而又单纯的岁月。在这样的岁月里,湖南女兵情系新疆建设兵团、无私奉献的崇高行为更令人感佩。在激情燃烧的屯垦生活与边疆建设中,兵团儿女们逐渐融入荒远苍凉、风沙肆虐的亘古荒原,融入祖国边疆建设的时代洪流中。他们找到了自我的身份认同与人生定位,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用青春和梦想描绘出祖国边疆发展的宏伟蓝图,完成了向兵团屯垦战士的人生蜕变,凭着一腔热血把荒原建设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丽家园。   这些湖南女兵年龄最大的二十一岁,最小的才十三岁,一个比一个水灵,洋溢着青春和美丽。虽然她们到达垦区后看到的只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在风中摇曳着的几株胡杨树和红柳等满目荒凉的景象,然而她们全然没有恐惧和警惕,更多感到的是新奇。虽然当她们住进地窝子时也曾经产生一丝哀怨和失落,但是当她们亲手栽种的沙枣树、白杨树、榆树等长成一行行幼林时,神圣的庄严感、扎根边疆为祖国边疆建设无私奉献的责任感、使命感便在心中油然而生。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垦荒拓野中,她们逐渐对茫茫戈壁产生了情感上的认同,把自己的一腔热血融入建设祖国边陲的伟大事业中,充分展现了她们的青春理想、人生追求与时代精神的交相辉映。   为建设共和国边陲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从翟秀芝、香妹、谢冬等人物身上得到鲜明的印证。翟秀芝这个“假小子”原本是由三连派到水库的一名播音员,却阴差阳错地被朱和抓了“壮丁”,干起打眼放炮的重活,在工地修建水库一年多,最终因营养不良而病倒,但却坚决不住医院。佟香妹凭着自己娴熟的技术、过硬的本领及其对边疆的挚爱,在金驼湾夏收季节创下日收割量第一、耗油量最少、落麦率最低的全师最佳成绩。小说男主角谢冬凭着自己的聪明与智慧,本可以在养父哈萨克老人那里过着幸福而惬意的生活,只是由于对兵团生活的向往,对建设祖国边疆的宏大理想的执著,尽管在兵团推行改革农林建设试点时曾经遭到处长王乃宇的阻挠与排挤,然而他对扎根兵团、建设兵团依旧痴心不改。   兵团人身上体现出的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博大胸怀不仅体现在兵团人吃苦耐劳、扎根边疆的人生理想中;不仅体现在他们对脚下这片神奇土地的依恋与爱的倾注,对兵团精神的情感体验与文化认同上,更体现在兵团人牺牲自我而支援国家建设的宽广胸怀以及为保卫祖国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