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比兴手法在李白诗作中综合运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比兴手法在李白诗作中综合运用

论比兴手法在李白诗作中综合运用   摘 要:盛唐诗人李白,继承并发展了《诗经》、《楚辞》及以陶渊明为代表的汉魏六朝诗歌的比兴传统。在他的诗-作中,各种比兴手法应有尽有:既有触物寄情类型,又有索物托情类型;既有局部性的比兴寄托类型,又有整体性的比兴寄托类型;既有以古比今、以仙比俗类型,又有以男女比主臣、以物比人类型。在李白的诗作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呈现出多样性、完备性和综合性。   关键词:李白;诗歌;比兴手法;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3-0210-03      盛唐诗人李白,以“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笔傲凌沧州”的非凡气度和超人才华,集《诗经》、《楚辞》及以陶渊明为代表的汉魏六朝诗歌比兴意象之大成,在其诗作中独辟蹊径,自出新意,极大地拓展了比兴意象的领域,形成了三大比兴象征系统,成为古典诗歌比兴意象的集大成者。不仅如此,李白对《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各种比兴手法运用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呈现出多样性、完备性和综合性。      一、触物寄情、索物托情比兴手法在李白诗作中的体现与综合运用      一是触物寄情。如李白《乌栖曲》中前六句,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吴宫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荒淫生活。诗中的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全是眼前的真实景物,但它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诗人见到种种自然景物而有所触动而引起的联想:荒淫纵欲者的结局必然是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本诗所描绘的意象,是眼前真实的事物场景。作者由于外物的触动感发而引起某种情思意念,其联想思路是由客观到主观,因而是触物寄情的典范诗作。又如《赠汪伦》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太白全集》宋杨齐贤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因而,李白以眼前的桃花潭水之深,表达汪伦对诗人的深情厚谊。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采用比兴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二是索物托情。如李白《杨叛儿》末两句:“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博山炉”与“沉香”两个意象,并非写实,它们本出于南北朝乐府民歌《杨叛儿》:“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欢’”是女子对情人的爱称;“侬”,是女子自指。这两句以名贵的沉水香和名贵的博山炉分别指代男女二人,又以香与炉互为依存的关系比喻情人之间无法分离的缠绵爱情。李白学古而不拘泥于古。他既继承了古辞《杨叛儿》中“沉水香”和“博山炉”这两种意象的“象下之义”,同时又通过自己的想象,虚拟了“双烟”、“一气”、“凌紫霞”三个意象。“双烟”暗示男女欢会,“一气”暗示同心相关、两情交融,“凌紫霞”又以香气袅袅,飘散天际与云霞融成一片,极写爱情之芬芳与升华。多种比兴意象的组合,既避开了六朝宫体诗庸俗肤浅的色相描写,又令人掩卷遐思。这首诗所选的意象是出于李白的主观想象和虚拟,并以之寓托情思意念,其联想的思路是由主观到客观,因而是索物托情的典范作品。   李白诗中有时把触物寄情、索物托情两种比兴类型综合起来运用,颇见浑然天成的艺术功力。如《春思》一诗。首句“燕草如碧丝”是索物(想象之物),第二旬“秦桑低绿枝”是触物(眼前实景)。在这两句中,诗人把想象之景同眼前实景融合起来以兴起头,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与丈夫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感情传达了出来。兴中包含比义,正如元人萧士赞说:“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低绿矣。此可谓得国风不淫不诽之体矣。”      二、局部性的比兴寄托和整体性的比兴寄托在李白诗中的体现与综合运用      一是局部性的比兴寄托。在古典诗歌中,因为“比”中有“兴”,“兴”中有“比”,因此古人常把“比兴”合说;因为“比兴”中总是“寄托”着某种情感、思想,“寄托”也常通过“比兴”来展开、来表达,因此人们常把“比兴寄托”合说。所谓局部性的比兴寄托,就是在诗里某一句或几句中运用比兴手法。如在《行路难》中,李白不仅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诗题,而且创造了新颖、贴切的比兴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渡黄河”、“登太行”寄托实现宏伟的理想、抱负,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阻碍。这两句是《行路难》中的两句,故属于局部性的比兴寄托。   二是整体性的比兴寄托。整体性比兴寄托,起源于《诗经》中的“比体诗”,即通篇运用比喻的诗歌,如《硕鼠》、《鸱鹗》等。在《楚辞》中,则有屈原的《桔颂》。李白关于整体性比兴寄托的诗很多。如《长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