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黄帝内经中一思想
试论黄帝内经中一思想
【摘要】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中国人的学问是一体之学,由我推物,由物观我,物我一体,中医亦是如此,《黄帝内经》是中医临证治病的理论基础,其中也同样包含了万物一体的哲学思想,且在临证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对《内经》中“一”的思想的四点内涵:平衡、究极、交感、归根进行论述,为治疗疾病提供思路。
【关键词】黄帝内经;平衡;究极;交感;归根
【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012-03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1]。”生死无常,而道有常,只要尊重自然规律,与天地合一,明白了“一”的道理,就可以了知生死,超然物外。窃以为《内经》中“一”的思想,应包含四点内涵:曰平衡,曰究极,曰交感,曰归根。
1执两用中
11一生阴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宇宙间的最高法则,道之所生叫做一,也叫太极,“一”有两端,名为阴阳,而两端之间的,叫做“中”。所以《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2]?”如果把阴阳比作天平两端的砝码,那么“中”就是阴阳的支点,而“一”就是整个天平。“阴阳”和“中”共同维持着“一”的整体性。执两用中,把握住阴阳平衡的道理,找对阴平阳秘的支点,就可以平调阴阳,从而使“一”稳定和谐。中医学正是用阴阳学说阐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它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实践。正如《灵枢?病传》中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3]。”“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4]。”
12阴阳何用阴阳,是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掌握了阴阳之道,也就掌握了生命之理。古人以日月、水火来表示阴阳,可见阴阳的第一个具体直观的特点就是寒与热,而寒热的交替变化产生了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换,由此可得知时间的推移,寒热的分布差异,导致了地域的差异,空间的转移。智慧的先圣就是掌握了这种规律,才创造出调和阴阳,治病救人的方法和原则[5]。仲景《伤寒论》之首方,即是桂枝汤,原文如是说:“太阳中风,阳强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发,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此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所致的风寒表虚之证。患者出现恶寒发热自汗出的症状,是因为“阳浮而阴弱”,阴阳失调所致,方用桂枝生姜以辛甘化阳,芍药甘草大枣以酸甘之法养营阴。生姜更具引药达表之,沟通阴阳以用中[5]。故此方就是以阴阳为核心,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执两用中。阴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法则,是事物运动变化生长消亡的本源,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的场所。“生之本,本于阴阳[6]。”人体的阴阳之气的升降趋势与自然界是相同的,清阳之气生于地,上乎天,浊阴出乎天,归乎地。人体的阳气产生于下,通过肝木的作用向上向外透达四肢百骸,阴气产生于上,通过肺金的作用向下向内潜藏。升降相宜,阴阳和合,自然虚邪难侵,百病不生。
2究极之学
21“一”者,极也《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说:“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7]。”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时往往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这时候就需要暂时放下旁枝末节,整理归纳自己的思维,将事物简化,抽象,概括起来,推求事物的极点,反而有助于了解事物的本质。现代循证医学模式,也要求尽量用“一元论”的思维去解释疾病,指导临床[8]。中医临证治病也是如此,《灵枢?决气第三十》中说:“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9]。”精、气、津、液、血、脉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它们只是事物的不同状态,所以六者虽然相互区别,但是却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以,只要找出六者偏离原本状态的原因,就可以缓解疾病,治愈疾病。
22如何用“一”佛语说“挂一漏万”,“有漏皆苦”这个“一”,指的就是情绪,当人们被情绪所左右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智,迷失自我。中医一直以来都重视情志对人体的影响,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人的任何一种情绪变化,都会引发细胞、血管、肌肉、内脏、内分泌、免疫机能的一系列改变,情绪往往能左右人们的健康。有些人一生气就拉肚子,即为肠易激综合征,这明显是与情绪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下垂等也都和心理因素有关,另外便秘本身也是心身性疾病,是由紧张导致的,与情绪情感因素有关[10]。《内经》早已提出了七情致病的理论:过喜伤心,过怒伤肝等,并提出以情制情的方法来治愈疾病的理论,颇俱中医特色的音乐疗法,亦是基于此理论发展而来。人难免会有七情六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就可以保生长全。“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