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英两国习语差异与民族文化关系.docVIP

浅谈中英两国习语差异与民族文化关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英两国习语差异与民族文化关系

浅谈中英两国习语差异与民族文化关系   摘要:英汉习语同为语言的一部分,也共同拥有着习语的语言上的一些共性,但由于英国和中国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语言习惯,这也使英汉习语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本文主要从英汉习语的五个方面的差异入手,探讨了中英两国习语差异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 :中英两国习语;差异;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8)24―70―02      英汉习语是英汉民间文学艺苑中的两朵奇葩,顺着历史的长河流传至今。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富于哲理,凝聚着各自民族的经验和智慧。然而英国和中国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几千年以来形成的语言习惯,虽然英汉习语同为语言的一部分,也共同拥有着习语的一些语言上的共性,但仔细探究就会发现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别,二者有着很大差异。   这里所指的“文化”,包括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约等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即一个社会的整体生活方式,而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就是联想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但对文学却极为重要。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二者的关系。      一、 历史生存环境的差异      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发达,英国人也就与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在英语中有数不尽的习语与海有关。如: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挥金如土)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 (乘风扬帆)   A smooth sea never makes a skillful mariner. (不经风浪,水手难当)   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   对于汉民族来说,航海业远不及农业发达,中国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家,因此反映农业方面的习语就多一些。如:   “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冬耕深又旱,庄稼百样好”、“春雨贵如油”等。   由于两国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引起了习语上的巨大差异。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春季多雨,夏季温馨宜人,因此文人常用夏季的温和来比喻自己心爱的事物。如莎士比亚在诗中把友人比作夏天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而汉语却并非如此,夏季的太阳常被称为“骄阳”,或用“烈日炎炎”来形容,如毛泽东的诗句“我失骄阳君失柳”中“骄阳”即指夏天的太阳。又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的“东风”指的是春天的风,而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是用“西风”来指春天的风,这与汉语是大相径庭。由此可见,地域差别对英汉习语的影响。      二、 对动物看法的差异      由于历史不同,习惯不同,英汉民族对动物的看法也略有不同,这在习语的使用中有所表现,其中最常见的不同是对“狗”的看法,在英语国家,“狗”是人们的最爱,被视为伙伴和朋友,因此常用狗来自喻。如:   A man has his hour, and a dog has his day. (人有得意日,狗有称心时。)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而在汉语中却并非如此,狗在中国人心中并不可爱,甚至是种卑微的动物,因此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如:   “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甚至“痛打落水狗”、“狗眼看人低”等。除了狗之外,,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对牛、马的态度也不同。在英国牛的作用一般是产奶和肉食。如:   Why keep a cow when you can buy the milk.(牛奶能买到,何必养牛?)   而在中国人心中,牛还有其象征意义。即“力量”。如“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对于马,英国既用来耕地、拉车、载重,也用作坐骑。如:   All lay loads on a willay horse.( 马善被人骑。)   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本末倒置。)   而在中国,马不用来耕地,而主要是用为坐骑。因此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要炼,马要骑”、“好马配好鞍”等。    对于森林之王,在英国人们推崇“狮子”,而中国却永远是“老虎”,因此,英国习语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