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汤剂制作.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药汤剂制作

浅谈中药汤剂制作   关键词:中药汤剂;制作;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64-02      中药汤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服用剂型,因中药材的质地、性质所含成分及其在水中的溶出度等因素的不同,所以在制作汤剂时应根据中药的具体处方采用相应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1、煎器的选用      中药汤液的质量与煎器选择关系密切。古代医家都强调用陶器煎药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陶器是由硅酸盐类为主要材料所制成的,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它不易与任何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保持汤剂的质量。此外,一些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如玻璃、搪瓷等可作煎器使用。铁器、铜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易与药材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如铁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变黑或变绿,与黄酮成分生成难溶性铬合物;与有机酸生成盐类等均可影响汤剂质量和疗效。实践证明,采用铁器煎药时,如:诃子、苏木、地榆等所含酚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使汤液色泽加深,药液有铁锈味,甚至引起恶心呕吐,铜器也能出现类似现象,因此,不宜采用,目前医院煎药多数采用自动煎药机,可自动控制煎药的温度和时间。      2、药材的处理      药材的处理要根据药材性质决定。从理论上说,药材粉碎的愈细、扩散面积愈大,扩散速度亦快,煮提效果愈好。但是药材过度细碎,组织细胞破裂,致使细胞内大量不溶物及较多的树脂粘液质会随同有效成分煎出,使杂质增加。粘性增大,造成滤汤困难,亦影响药物疗效。因此,对含有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材如白芍、山药、黄柏等可以切成薄片,对质地坚硬的药材,如枳实、肉蔻等可打碎成粗块。对于花、草、茎类药材切成段。      3、饮片浸泡与加水量      中药饮片多为干品,有一定体积、厚度,在煎煮前含挥发性的药物大多治疗外感证,宜冷水浸泡10~20min后再煎煮,不含挥发性质地较硬的药物,宜用温水浸泡30~60min,其目的是使药物湿润,细胞膨胀,使有效成分溶解,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渗透,扩散到组织细胞外液中,若加冷水浸泡,湿润速度慢,渗透不彻底,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若加沸水浸泡,因为药材表面的淀粉、蛋白质等,遇热会糊化和凝固也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渗出和扩散,因此要加温水浸,但时间不宜过久,否则易霉变。   药材吸水量依据其性质而定,一般说,药材吸水量为自身重量的5~10倍,有特殊能吸水者,如胖大海可吸水为20倍,一些矿物类药材则吸水性差些,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药材质地疏松其容积较大,吸水量多,则总用水量大些,质地坚硬,其容积较小,吸水量少,则总用水量也少,一般规律是在浸泡后,加水量应超过药材表面2~3cm,第二煎可加至高出药材表面1~2cm,另一计算法是按每克药材加水5~10ml求出总用水量,然后将总水量的70%加到第一煎中,余下者留作第二煎用。      4、煎药火候,煎煮时间及次数      古代医药文献中有关煎药用文火和武火两种,煎药最宜用文火,如梁代弘景说:“凡煮汤欲微火冷水沸”。从现代理论研究煎药,也是主张用文火为宜,如果一开始就用武火火力猛,蒸发水份快,若不注意很容易把药物烧焦,同时生药组织里的淀粉,蛋白质会因高热而凝固,妨碍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但是对于发汗药,攻下药宜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略煎即可,以免有效成份挥散和药性改变。   煎煮时间要根据药材性质,疾病情况和用药量多少而定。徐灵胎强调:“发散芳香一药,不宜久煎,取其生而疏荡,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此其总决之。”中药品种繁多,性质不一,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有很大差异,像质地坚硬,溶解度小的药物,就要煎煮时间长些,加速成分的溶解和扩散,易溶出的药物,相对地煎煮时间短些。具体地说,可将药材分成3大类,它们在煎煮时间上有所不同。      4、1解表药材   大多质地轻松,几乎都含有挥发性成分,煎煮时间过长,会散失有效成分,影响疗效,故煎煮时间较短,一般从煎沸起计时为头煎,头煎为10~15min,二煎为10min,如防风、薄荷、细辛、桂枝等。      4、2滋补药材   多为质地坚实的根,根茎及动物组织等药材,含有糖类,蛋白质类及大分子物质等成分,其溶出和扩散往往较慢,如人参、龟板、何首乌等,只有长时间煎煮才能把有效成分溶出,故煎煮时间要稍长。一般从沸计时间约为头煎30~40min,二煎25min。      4、3其余药材   按一般处理,头煎20~25min,二煎15~20min,实验证明汤剂煎煮2次,煎出所含成分的75~80%,故建议煎煮2~3次为佳。      5、药材入煎顺序和特殊处理      为提高煎剂的煎出量,减少挥发物质的损失和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提高汤剂质量,确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