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摘 要:2007~2009年对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域一代灰飞虱虫量突增突减现象明显,具有大面积区域性同期发生现象,本地虫源的越冬地为江淮和周边稻茬麦,在本地玉米或杂草上一般不能正常越夏,这些均符合迁飞昆虫的判断标准,说明灰飞虱除近距离扩散外还存在远距离迁飞的可能。
关键词:黄淮夏玉米区; 灰飞虱; 发生规律; 迁飞
中图分类号:S433.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3-0070-03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属同翅目,飞虱科,分布于东亚、东南亚、欧洲、北非等地;中国各省区均有发生。灰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除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水稻、小麦外,还传播病毒病如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等,其传毒为害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刺吸为害[1]。玉米粗缩病的暴发流行与一代灰飞虱成虫消长有直接的关系[2],滕州市(35°06′N,117°09′E)处于黄淮地区的中心,是玉米的主产区和玉米粗缩病的高发区,近年来,玉米粗缩病已由次要病害迅速上升为主要病害。本试验通过调查2007~2009年灰飞虱发生情况,结合气象因素分析了本区域灰飞虱发生特点,说明本区域灰飞虱主要来源和其迁飞性,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2007~2009年连续3年对滕州市灰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选择5月上旬播种的春播马铃薯茬玉米,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记录灰飞虱虫量,计算百株虫量。越冬和越夏调查采用拖网法、笼罩法和搪瓷盘法[3,4],调查普通麦田、稻茬麦、水稻和杂草丛的虫量,计算每平方米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7~2009年灰飞虱消长动态
本区域2007~2009年灰飞虱发生期间的3年消长动态见图1、图2和图3,图中横线为30℃温度线。3年消长动态有较大的波动,而且波动与降水、高温等因素都有关系。调查发现,马铃薯茬早播玉米上,2007年5月12日查见一代灰飞虱成虫,5月24日达最高值2 130头/百株,之后虫量迅速下降,至6月6日后,虫量全部减退。2008年调查,5月28日查见一代灰飞虱成虫,6月12日达最高值,虫量达6 550头/百株,之后虫量缓慢下降,6月26日后,虫量徘徊在50头/百株左右,迟迟不退。2009年调查,5月18日始见一代灰飞虱成虫,至6月8日虫量达到高峰11 055头/百株,6月13日后灰飞虱虫量开始逐步下降,至6月29日降至5头/百株后该虫消退。
2.2 降水对灰飞虱消长的影响
结合近3年的降水量调查(见表1),可以看出在灰飞虱虫量快速增长期间降水都能促进虫量增加,降水量较少时,其虫量日增幅较低,但当降水量达到10 mm以上时,其虫量日增幅均在40%以上。灰飞虱虫量增长期间,10 mm以上的降水对灰飞虱数量有明显激增作用,说明灰飞虱有随雨降落的特性。10 mm以上降水原因主要是副热带高压从江淮地区北移,暖湿气流北上,这也说明灰飞虱可以从江淮稻茬麦区远距离迁入。
2.3 温度对灰飞虱消长的影响
灰飞虱属于温带昆虫,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25~28℃[5],在35℃的高温下若虫死亡率较高,并且不能正常羽化[6]。结合日最高温度分析灰飞虱消退过程(图1,图2,图3),可以看出2007年5月25~29日日最高气温持续33℃以上,灰飞虱虫量迅速由2 130头/百株降至96头/百株,至6月7日完全消退。而2008年6月12~20日日最高气温均在30℃以下,灰飞虱虫量下降缓慢,从6月24日到7月4日虫量徘徊在百株50头左右不退。2009年6月10~29日持续30℃以上高温,其中6月24~27日持续35℃以上高温,在持续高温作用下,虫量从6月13日开始下降,至6月29日玉米田虫量已降至5头/百株,之后该虫全部消退。分析可知本区域持续30℃高温可促使灰飞虱迁出或导致死亡,持续高温天气是灰飞虱虫量迅速消退的关键。
2.4 越冬越夏调查结果
在滕州不同生境随机调查50块地,越夏调查选择杂草丛、水稻田和玉米田,越冬调查选择普通麦田和稻茬麦。2007年6月上旬末杂草和玉米田已查不到虫量,2008年延长至8月下旬,2009年6月底灰飞虱完全消退。2008年9月中下旬调查滕州周边微山、鱼台等20块水稻田灰飞虱虫量,虫田率100%,虫量26~87头/m??2,平均30.9头/m??2。2007~2008年两年小麦秋苗期和春季小麦至4月底均未发现灰飞虱虫量,2009年4月7日在靠近稻茬麦区的滨湖镇一块普通麦田查到灰飞虱成虫,平均虫量0.0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sb-1显示仪表说明书.docx VIP
-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浙江省乡村旅游设计方案.pdf VIP
- DELTA台达VFD-ME300精巧简易型向量控制变频器使用手册调试说明.pdf
- 眼附属器的解剖ppt参考课件.ppt
- 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实施实施方案gp.docx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共三个单元)(2025秋).doc VIP
- 1415地面流水地质作用.pptx VIP
- Unit1GrowingUpUnderstandingideasTheageofmajority课件高中英语选择性.pptx VIP
- 写文章的软件4篇.docx VIP
- GB 50026-2020 工程测量标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