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
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
【摘 要】在湖南地区,花鼓戏是一?N十分有名的地方特色剧种,本文主要对邵阳花鼓戏的概况进行简述,对其音乐特征展开分析,并论证了在当代应当如何对这种民族艺术进行保护。
【关键词】花鼓戏;民间曲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52-02
一、邵阳花鼓戏概述
20世纪50年代,湖南民间盛行花鼓戏,由于它的曲风诙谐幽默、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而广为流传。再加上当时在邵阳一带,人们十分推崇,而被命名为邵阳花鼓戏。它的出现让人们找到了一种情感的寄托,也通过这种演绎艺术传达了当地百姓的心声。现如今邵阳花鼓戏主要流行于邵阳市及其周边地区,其较为成熟的戏曲形态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咸丰年间,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在邵阳花鼓戏中,比较有名的有两种,一是打对子,简单来说,就是由两个小丑共同演出,一个负责舞扇子;另一个负责走步子,期间穿插歌曲表演,在歌声与喜剧性的舞台表演中逗乐观众。二是车马灯,即一人在车内坐着,另一人在后面推着,还有一人骑在马上,由多个演员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所用到的道具车、马等,都是由丝绸、竹子扎制而成,并系在演员身上。“打对子”和“车马灯”都是用锣鼓打节奏,胡琴、唢呐伴奏。现在的邵阳花鼓戏中仍有“打对子”一剧,与其发源的这两种民间歌舞十分相似。
邵阳花鼓戏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最后才得以走向成熟。在最开始兴起的地方――宝庆(邵阳市旧称),每到过年,当地都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有的舞龙狮,有的放彩灯。而在这些活动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就是车马灯和对子花鼓了。由于这种演出比较简单,两三人便能搭台唱戏,而且通常都热闹非凡,小丑的夸张表演经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因此,多受到人们喜爱,成为必不可少的节目。后来经过不断改编,演出者为了获取更好的节目效果加上许多故事情节,也产生了小旦。发展到同治年间,许许多多的喜剧开始产生,仅有小旦的市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剧情的需要,于是,比它更热闹更有冲击力的角色便产生了,这一角色被人们称为小生。之后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明清时期,我国喜剧文化更是走上了巅峰,戏曲剧目发展繁多,花脸这一角色被人们推向历史舞台,也有人把它称为净角。于是戏曲中的生、旦、净、丑便形成。湖南花鼓戏经历了这三个不同的变革时期才有了今天我们看见的幽默生动的舞台效果。邵阳花鼓戏也在真正意义上发展成熟、完善。
二、邵阳花鼓戏的音乐特征
尽管花鼓戏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受到了我国艺术界的追捧,但目前,在邵阳花鼓戏的考究上还十分欠缺,更不用提用专业的音乐眼观去挖掘它的独特魅力了。本论文基于对这种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喜爱,分别对邵阳花鼓戏不同流派之间的音乐特征展开分析,其中包括邵阳花鼓戏的舞台表演形式、唱腔艺术特点以及剧种的语言音调等。
东路、南路和西路是邵阳花鼓戏的主要流派。它们所演绎出的表演形式和侧重点都各有不同。其中,东路,顾名思义,就是在东边一带,它们大多用鼓、锣作为演出的道具,用四川的长调作为表演因素。这一演出形式多由车马灯演化而来,男性为主要演员。由于邵东独特的地理位置――毗邻衡阳,其语言音调、曲式,甚至舞台表演风格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衡州花鼓的影响,导致其曲调高亢激昂,富有原始山野的味道。
西路花鼓流行于今武冈市、洞口、隆回、绥宁、城步一带,以小调为主,艺人大都是巫师,演员多以男性为主,间有女旦。南路花鼓流行于今邵阳、新邵、新宁等地,其音乐主要以“小调”或者“走场牌子”为主,与东路花鼓不同的是表演艺人以女性居多,南路流派与杂技艺术结合较多。在表演中,很多需要利用到杂技的技巧,有的花鼓戏演员同时也是一名杂技演员,这也使我国的花鼓戏有了技术含量。
由于时代变迁,政治经济动荡,这些因素势必会对文化、艺术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文化、艺术极易发生改变,邵阳花鼓戏自然也不例外。这些不同的风格流派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出现了合流的局面,其中西路花鼓和南路花鼓合流较早,1862年左右,东路花鼓与南路花鼓在邵阳合流,最终三路汇合,形成丰富多彩的邵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独特的语言音调是祁剧宝河派的戏曲念白与邵阳本土方言相结合的产物,艺人在演出时用邵阳方言来演唱,使邵阳花鼓戏更具乡土性、喜剧性和地方文化性。而且方言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刻地了解邵阳花鼓戏所蕴含的艺术本质,我们有必要对邵阳方言音系作更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邵阳方言语音系统中包含6个声调、27个声母和38个韵母,加之邵阳人讲话速度快,音调高,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咬字和音腔,它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表演中几乎只能听见平舌音z、c、s,因为当地人并不说翘舌音。二是前鼻音代替后鼻音,在邵阳方言中,也没有能发出后鼻音的韵母an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汤显祖和牡丹亭.pptx VIP
- 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Android基础050324第三次形考作业.doc VIP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慢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分层和诊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pptx
-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4届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VIP
- 中级商务汉语 全套课件.PPT VIP
- 中国式现代化党课学习主题教育.pptx VIP
-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存在的常见问题与对策.pptx VIP
- 营养科患者营养评估.pptx VIP
- IPC-A-610E-2010 国外国际标准.pdf
- 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必修1 数据与计算沪科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