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漏洞会演变成怎样陷阱
“漏洞”会演变成怎样的“陷阱”
人民论坛《转型期“漏洞》的策划对制度漏洞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一些定律。可以说漏洞是陷阱的一个副产品。如果前进过程中,太多的漏洞不去修补,就可能渐渐形成一个陷阱,漏洞的程度也会产生颠覆性的后果。而在现阶段的中国,“漏洞”又会形成什么样的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当一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以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家,1970年代便成了世界的“中农”,但他们目前仍在人均GDP3000―6000美元的阶段徘徊。菲律宾在1960年代人均水平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但由于未解决好发展问题,至今还走在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而同其差不多的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则后来居上,跨越了陷阱,成长为亚洲“四小龙”。
中等收入曾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号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描绘的美好图景就是国民收入“翻两番”。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问题在于两极分化。人们成为“中农”以后,对贫富不均会更加敏感,搞得不好,就容易出现社会动乱。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GDP约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属于“上中农”的水平。现在,“一部分人”已经富起来了,但如何使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
城市化陷阱
城市化陷阱指的是城市化的速度过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后,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矛盾没有解决好,形成了“大城市病”。在这方面巴西前车可鉴。2000 年,巴西的城市化率为81.4%, 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而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6%。2001年,圣保罗以1829.8万人口成为仅次于东京(2645.6万)的世界第二大城市。但是,巴西城市化超过了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城市的过度膨胀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入快车道,但我们的城镇发展是建立在低成本获得建设用地、廉价使用劳动力、环境承载严重压力的基础之上的。200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是46.59%,城镇人口为6.07亿人,但其中包括1.45亿农民工和1.4亿农业户籍人口,无权享受城镇公共服务的约占城镇人口的一半,城镇化率被严重高估。如果按照城镇户籍计算,城镇化率连30%都不到,这甚至低于印度的水平。行政推动导致城镇化水平“虚高”。根据统计,全国有一半左右的市是“县改市”的,80%左右的建制镇是“乡改镇”的。改革开放以来净增的3亿多新市民中,由行政区划变动导致的占40%以上,有些县级市市区人口由政区扩展而增加的占80%左右。
必须认识到,对于中国这样幅员广阔的人口大国,城镇化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如果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承受的水平,城镇化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大量的城市贫民。
房地产陷阱
房地产陷阱指的是由高房价引诱出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实际上是高房价陷阱。可以说,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带头产业是房地产。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住房消费的升温带动了经济的强劲增长。2010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完成了48,267亿元,相当于GDP的12.1%;房屋竣工面积以7.6亿平方米的成绩名列世界第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是由扶摇直上的高房价引致的。近几年在财富排行榜中的前100位富豪里,大多数与房地产有关,可以看作是房地产暴利的一个反映。
房地产要发展,但速度不能过快,畸型发展对社会的技术取向、消费倾向和资本流向都可能造成损害。因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一个国家大量的产值表现为钢筋水泥,产业就不愿向高技术的方向发展;因为是不动产,大量的国民财富都凝固化为房屋,对金融资产“失血”过多,资本就很难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动;高房价使得大部分有房人成为“房奴”,无房户节衣缩食为成为“房奴”攒钱,这是我国消费乏力的原因之一。
低工资陷阱
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走的是低成本竞争的路子。中国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低工资和低社会保障水平使得低成本成为可能,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低工资经济实际上是低品质的经济,也是容易模仿的经济。一旦参与这种经济模式的经济体增多,激烈竞争便会稀释原先就不丰厚的利润,直至无利可图。最近几年,周边国家以及其他一些欠发达经济体都开始复制中国的发展模式,激烈竞争的恶果就是资源耗竭,经济也就没了活力。
工资水平长期偏低,一方面劳动力无法通过学习来实现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知识创造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