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邓拓与捐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父亲邓拓与捐赠

父亲邓拓与捐赠   2011年1月27日,中国美术馆五十年捐赠作品大展隆重开幕,春节期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7天。这是中国美术馆所藏捐赠作品的第一次集中亮相。不少人是为了一睹已传世900年的稀世珍品――宋代苏东坡《潇湘竹石图》而来。人们在大饱眼福、欣赏精美作品的同时,更感叹捐献者们的美好心灵,被捐献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特别是当人们了解到邓拓早在1964年就将自己珍藏的145件国宝级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无偿捐献给国家时,再联想到他在“文革”中遭受的不公正的批判,无不感慨万千!   作为邓拓的子女,我们受邀出席了捐赠作品大展的开幕式。我们凝视着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以及八大山人、石涛、仇英、沈周等名家的绘画精品,回忆起当年父亲摩挲着这些他珍爱的藏画,以及他慷慨地将其悉数捐赠给国家的情景,许多往事浮上心头。      枪林弹雨之中抢救文物      1912年正月初九,父亲出生在福州第一山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我的祖父邓鸥予是清朝最后一科举人,民国时期在福州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员。他对子女的教育十分严格,规定了每天必须完成的晨课――练字和背诵古诗文,使父亲从小熟知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1929年夏,父亲考取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次年冬天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他在此后30多年紧张忙碌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辗转到河南大学经济系读书,被学生推举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封总队长,一边读书一边从事抗日工作。在组织学生抗日救亡工作之余,他撰写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论文,1937年6月,25岁的他撰著的《中国救荒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至今仍是我国唯一一部研究中国历代救济灾荒的历史专著。   作为历史学家,他深知历史文物收藏和保护的重要。战争年代,他工作过的晋察冀边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燕赵之地,著名的燕下都遗址武阳台就在河北省易县。他进入晋察冀根据地后,在战斗的间隙也十分注意对文物的收集。如今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文物(燕陶馆藏品部分)就是他收集来的,山西阳高县古城村汉墓出土文物也是他亲手保存下来的。在游击战争紧张艰苦的环境中,这批文物能够辗转保存下来,十分不易。张家口解放不久,他就把这批文物装上大车拉到张家口,捐赠给当时的华北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北平解放后运交历史博物馆收藏。父亲为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而收集的大量重要实物资料,包括明清时期北京门头沟煤窑业的文书契约,明清时期的土地买卖和租赁契约、车厂揽运合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画像等等,他都捐献出来,充实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内容。1959年,由范文澜、翦伯赞、钱俊瑞、王冶秋等推荐,经北京市委和中宣部批准,父亲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他以认真负责的精神鉴定了大量的历史文物。   在父亲撰写的《燕山夜话》中有一篇文章题名为《收藏家的功绩》,他在文章中说:“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历代都有许多收藏家,他们的活动对于各国人民的文化和学术事业直接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历史文献的时候,对于收藏家的功绩,应该予以适当的正确估计。……一个国家,特别是具有长期革命斗争传统的国家,历史文物往往非常丰富,光靠国家博物馆收藏是不够的。如果有一批民间收藏家,随时随地注意收藏革命的历史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文物,贡献给国家,那就方便得多了。”      为我们办了一场小小的家庭展览      1959年,父亲离开了工作十年的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的岗位,到北京市委任书记处书记,分管文教工作并任市委机关刊物《前线》杂志总编。对父亲来说,时间变得相对宽裕了。他在工作之余开始潜心研究、收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准备撰写一部中国古代绘画史。他向朋友们说:“欣赏研究书画,既可以消除疲劳,又可以在娱乐之中获取知识。”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突然来临,使他这一愿望终究没能实现。他在生活上从无奢求,却几乎把全部积蓄都用在收集古画上了。在他的办公室里,总是悬挂着他收藏的古代字画。关于他对古字画的痴迷,母亲曾戏谑地说:“以后你索性前后披挂上古画为衣吧!”   因为父亲工作很忙,我们家的孩子基本上从小都上寄宿制学校,很少有时间和父亲一起休闲玩耍。父亲收藏的许多字画我们也没机会看过。为了提高我们对中国字画的欣赏能力,也为了让父亲和我们尽量多地相处,并能休息一下,有一次,母亲建议父亲为我们办一个小小的家庭藏画展。当时,父亲从他珍藏的字画中挑选出十几幅挂满了他的办公室,认真而通俗地向我们逐一介绍那些古画的时代背景、画家的性格特点以及各自的风格。那些字画多数都是黑乎乎的,虽然年幼的我们完全不懂它们的珍贵价值,但随着父亲的讲解,我们像在一个神秘的树林中穿行,深深感悟到祖国文化历史的悠久,了解到许多古代文人画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