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文化之赏石台座艺术与流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致文化之赏石台座艺术与流变

精致文化之赏石台座艺术与流变   石与台座,如同携手沧桑的伴侣,一路蹒    跚而行。台座因“善解”而居功,赏石因台座而“立世”。赏石与台座须臾不能离分,这在各艺术门类中,也是特立独行的翘楚。      一、赏石底座的功能      1、扶立、稳定与保护。   2、切断连带,隔绝环境(指从园林从属中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形象。   3、引导视觉角度,展示赏石最精彩的主面。   4、形状、纹饰、风格的独具匠心,对赏石主题和意境起到烘托和揭示作用。   赏石底座的体量、高低、比例、形状、颜色、纹饰、风格等诸方面,与赏石主题和意境的融会和谐,最大限度地形成艺术整体、彰显审美取向与神韵,是赏石底座理想的求索。      二、赏石底座的渊源及演变      1、根据对赏石底座的规格、形制、纹饰等各方面状况的研究,其渊源及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青铜纹饰的借鉴。   (2)古代文玩底座的启示。   (3)盆景艺术的演变。   (4)佛教的影响。   (5)欧洲文化的传输。   2、根据以上判断,我们可以得知,赏石底座的产生应该是在唐代以后。从形象资料来看,两宋以来赏石底座的发展,呈现逐步变革、完善的趋势。   (1)明人笔记有称宋代赏石底座为盘者。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吴中有瑞云峰,宋朱?宜?进艮岳物也。……吴兴董守伯买之。载归过湖,船覆石沉。乃百计取出。则一石盘,非峰石也。又竭力再取,始得所沉之石,即此石之座也。”宋代赏石底座实物传承阙如,根据绘画和图书资料,宋代赏石小者置盘,大则置座。盘多为圆形,深者称盆。赏石底座主要为须弥座和矩形座,其形制与宋李诫《营造法式》所记载大体一致。宋代的赏石底座,无论是盘、盆还是须弥座,大都有沿而没有台面,也不见随形咬合的凹凸槽,一座可以多用,因此只能称作广义上的赏石底座。   (2)元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过渡期,但赏石底座却有相应的发展。在宋代赏石底座形态的基础上,又出现上圆盆下方台式的复合型底座、高桩底座和圆形须弥座。更重要的是,赏石底座出现台面并有随形咬合槽,作为赏石专属的狭义上的赏石底座已经问世。   (3)明代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鼎盛期,各类艺术渐臻完备,明式家具几成中国经典家具艺术的代名词。赏石底座也乘势而行,得到充分的发展。明代赏石底座专属性已经成熟,底座有圆形、方形、矩形、梯形、随形、树桩形、须弥座等门类的诸多形状。圭脚主要有垛形和卷云形两种。明代大多数小型赏石底座无纹饰,但有优美的曲线。随形并与赏石咬合的底座,成为明式赏石底座的主流,这在明林有麟《素园石谱》所描绘的赏石图谱中可以得到印证。   (4)清代的形象资料最为丰富,为我们研究赏石底座的沿革提供了更多的支撑。据晋宏达先生转引清宫档案《储秀宫陈设档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日立》:“后殿西进间格上设水晶砚山一件,附紫檀座;琦寿长春白石盆景一件,附花梨座;白石盆一件,附紫檀座;左边设英石一件,附紫檀座;朱砂一块,附紫檀座;花梨镶净漆桌一件,桌上设紫英石一件,附花梨座。”清宫赏石已经达到无石不配座的程度。从明代到清代,赏石底座有逐渐叠加和增高的态势,纹饰亦趋繁复。除传统的缠枝花、蕃草、开泰纹、如意纹、回纹、卷云纹等纹饰,螭虎、夔龙等神兽纹饰也很普遍。丁文父先生认为:“由于底座十分工艺化并且极富装饰性,它在清代已经变成独立的艺术品,甚至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赏石底座中有一种带乳突的装饰,底足为兽爪形,随形并有唇口。这种装饰为赏石底座所独有,成形应该在清代以后。须弥座原为佛座,后来被皇家建筑配件和御苑赏石台座借鉴应用,大多为石质座。现在须弥座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木质赏石底座中,这也是现代赏石底座的特色之一。      三、赏石底座的流派      赏石底座与架、几、案等器具,都是赏石配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同形成展演、观赏和揭示主题的整体效果。赏石底座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与中国古典家具的变革,颇有契合之处。所以研究赏石底座的流派,应该加以综合分析,才能游刃有余。   1、苏派   明清时期,我国木器家具尚无流派可言。家具制作主要集中在江苏的苏州、扬州、南通和松江一带。苏式家具就是以上地区制作家具的总称。苏式家具又有明代、清代之分。苏式家具常用黄花梨、紫檀等珍贵木材。今天我们见到的明式黄花梨木家具,大多是苏式家具。明代的苏式家具素洁文雅、圆润流畅、不着雕饰。赏石底座的风格与家具的风格并无二致,这在明林有麟《素园石谱》的赏石绘图中可以得到印证。   2、广派   清代乾隆晚期以后,广式家具崛起,取代了苏式家具的地位。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说:“红木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硬木,但在清中期才被广泛使用,是当黄花梨、老鸡翅木等日渐匮乏之后大量进口的。”广式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