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蜀派古琴传人传谱与传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蜀派古琴传人传谱与传曲

论蜀派古琴传人传谱与传曲   摘 要:蜀派古琴在中国古琴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蜀派古琴具有代表性的琴人、琴谱和琴曲,为今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音乐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蜀派古琴;传人;传谱;传曲   中图分类号:J6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4-0091-03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它历史悠久,遗存丰硕。记载的琴人超出千人,流传至今的琴谱有一百多种,琴曲有三千多首。三千多年来,古琴一直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和完美人格的象征。   古琴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由于地域色彩、风尚习俗的差异,以及琴人各自师承、性格和情趣的不同,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流派。正是由于这些独具风格的琴派的出现,才大大丰富了古琴音乐的表现力,推动了古琴艺术的发展。在众多琴派中,蜀派(也称川派)至今仍是影响最为广泛的琴派之一。   蜀地历来是古琴音乐较为繁荣的地区,古琴艺术在此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早在西汉,辞赋家、古琴家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就琴挑卓文君结成美好姻缘。隋唐时期,蜀地古琴不仅在斫琴技艺方面成熟领先,其演奏风格也独具一格,当时琴家赵耶利认为:“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1}”概括了蜀中琴艺的特色。金元时期琴家耶律楚材将他所喜爱的琴风比喻为“如蜀声之躁急,快人耳目”。到清末,蜀中琴艺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形成了以张孔山为代表的著名古琴流派――蜀派。   一、蜀派古琴的传人   张孔山(生卒年不详),法名合修,号半髯子,浙江道士。年少时拜冯彤云为师学习古琴。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张孔山游方到成都青城山,留驻中皇观,与当地琴家杨紫东、钱绶詹等人切磋琴艺,深刻领会了蜀琴风韵。张孔山在川教授有学生叶介福、顾玉成、欧阳书唐等人。光绪元年(1875年),他作为清客协助唐彝铭将多年搜集的数百首琴曲谱集细加考订并从中挑选出145首,编为《天闻阁琴谱》,由弟子叶介福资助刊行。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后,张孔山云游至湖北武昌以教琴为生。   在张孔山的众多弟子中,得真传者有叶介福和顾玉成,叶介福后来将琴艺传授给女儿叶婉贞,叶婉贞传给学生廖文甫……正是有琴家们的不断努力,才使蜀派琴艺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顾玉成(1837-1906年),号少庚,别署百瓶老人,祖籍四川华阳。清咸丰六年(1856年),随张孔山学习古琴并编辑有抄本《百瓶斋琴谱》。同治初年,顾玉成至湖南长沙定居,并在家中传琴。   顾梅羹(1899-1990年),字焘,别署琴禅。“自幼学习古琴,得川派琴家张孔山之真传,并精通诗文书画。先后在湖南省音乐专科学校、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古琴以及中国音乐史、古典文学等课程。著有《广陵散古指法考释》、《古琴古代指法分析》、《〈嵇氏四弄〉问题的考证》、《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合著、主笔)、《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合著、主笔)等著作。{2}”他擅弹《流水》、《潇湘水云》、《秋塞吟》、《醉渔唱晚》。编撰有30余万字的《琴学备要》,已于2004年3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喻绍泽(1903-1987年),字润,四川成都人,为现代居于蜀地的最有影响力的琴家。15岁时师从舅父廖文甫学习古琴,从1956年起,喻绍泽任四川音乐学院古琴教师。他不仅擅弹《秋水》、《醉渔唱晚》、《幽兰》、《胡笳十八拍》、《秋鸿》、《春山听杜鹃》、《高山》、《流水》、《佩兰》等传统琴曲,还创作了《欢庆》、《耕歌》、《思念》、《除夕》、《光明颂》等8首现代琴曲。编写了《古琴概述》、《怀园琴曲》等古琴论著和谱集以及电视教学片《蜀派古琴教学》。喻绍泽的古琴演奏稳健豪放、朴实无华,所弹《流水》正是蜀琴风格的杰出表现。查阜西先生在谈及喻绍泽时曾说:“其人风度娴静,依我个人印象在律和琴社,技艺应推第一,所弹《流水》正是张孔山派,就中滚拂一段运指最为灵活,出音优柔,今时弹张派《流水》无出其右者。{3}”   二、蜀派古琴的传谱   张孔山审定的《天闻阁琴谱》刊行于光绪二年(1876年)。全书共16卷,首卷分上、中、下三册,为琴论专著。首卷上册论述琴律和调,其内容为“梅花庵明律”、“律吕字谱”、“旋宫本义”、“郑世子所定十二调”、“姜白石所谓十二调”、“赵子昂所谓十二调”、“梅花庵辨调”、“六十调”、“雅乐十二调”;中册为琴学要素,其内容为“上弦法”、“和弦法”、“雅乐秘传子午二琴定弦法”、“笙管合弦式”、“琴制”、“桐材论”、“材得地论”、“阳桐论”、“收桐论”、“选古材论”、“斫琴论”、“琴腹论”、“轸足论”、“定徽论”、“合琴身法”、“灰法”、“糙法”、“煎糙法”、“合光法”、“退光法”、“又拭法”、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