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docVIP

超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超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摘要:试验、示范种植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比一般杂交稻明显增产,其中每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结实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有关试验结果,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3-0453-04      Analysis of Yield Components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uper   Hybrid Rice      CHEN Xiao-bo1,RAO Ming-dian2   (1.Fujian Agricultural Vacation-technical College,Fuzhou 350007,China; 2.Sanming Agricultural Bureau,Shaxian 365500,Fujian,China)      Abstract: The result of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planting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super hybrid rice was 26.66%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hybrid rice. Kernels per spike had the biggest effect on yield, and followed by the setting rate.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uper hybrid rice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experiment.   Key words: super hybrid rice; yield component fact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超级杂交稻是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技术路线选育的单产大幅度提高的新型水稻品种。推广超级杂交稻是增加水稻单产、提高种粮效益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近年来沙县大力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将超级杂交稻作为再生稻、早中稻、单季稻、烟后稻、双季晚稻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1,2]。   1 超级杂交稻示范种植的产量表现   2005年福建省超级杂交稻核心示范区夏茂镇示范片将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测产验收,33.6 hm2头季稻平均单产11 130.9 kg/hm2,再生稻平均单产6 082.5 kg/hm2,两季合计平均单产17 213.4 kg/hm2。   200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沙县夏茂镇将超级杂交稻作双季晚稻示范种植,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668.1 hm2Ⅱ优航1号示范片平均单产10 492.5 kg/hm2,67.5 hm2特优航1号平均单产11 350.5 kg/hm2,取得了大面积高产。2006年沙县夏茂镇松林村、俞邦村Ⅱ优明86双季晚稻示范片,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测产验收,70 hm2示范片平均单产10 695.0 kg/hm2。2007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沙县夏茂镇将Ⅱ优936作双季晚稻示范种植,经组织专家验收,8 hm2示范片平均单产11 102.7 kg/hm2。2008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沙县夏茂镇将特优航2号作双季晚稻示范种植,经组织专家验收,7 hm2示范片平均单产10 935.3 kg/hm2。   2 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2005年在沙县夏茂镇进行双季晚稻超级杂交稻的示范种植中,按不同产量水平调查了66块田的Ⅱ优航1号的产量结构,每块田按梅花型5点取样40穴计算有效穗后脱粒、称湿谷重,从湿谷中随机称取40 g晒干考种,推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其余湿谷晒干、扬净、称干谷重。   2.1 不同田块的产量水平及其构成因素   据66块田的Ⅱ优航1号产量构成调查(表1),实际平均单产9 724.7~11 871.9 kg/hm2,其有效穗213.98万~222.01万个/hm2,每穗粒数174.2~202.1粒,结实率为92.9%~94.7%,千粒重28.12~28.38g,表现产量水平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增加,而结实率和千粒重相近[3]。      2.2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相关分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