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秀敏你艺人走了
高秀敏你艺人走了
2003年春节晚会,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心病》被安排在第24个登场,赵本山演的半吊子心理医生连蒙带唬治好了范伟见横财就晕的心病。何庆魁给赵本山写了这样一句台词:“在脆弱的人生中,人好比天上的流星,刷一下,说没就没啦……”
何庆魁说:“二人转是‘你’的艺术,戏剧是‘我’的艺术。二人转是用‘你’塑造‘我’,由‘我’成就‘你’的需要;戏剧是用‘我’塑造‘你’,由‘你’成就‘我’的需要。”
这是2005年8月20日14:00分,两夜没合眼的何庆魁上午刚送走高秀敏,坐在住所附近的饭店包间里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专访,二人转和小品是惟一让他思路顺畅的话题。何庆魁心目中,高秀敏就是这样一位“你”的艺术家,娱乐观众高于一切。
这一天早8:00分,6里长的长春东盛大街两侧站满了男女老少。人们向出殡的车队挥手,嘴里喊着:“高大姐一路走好。”在殡仪馆,一个来自高秀敏老家扶余的老汉大清早专门打车来到长春,夹在数万人群里,没实现看高秀敏最后一眼的心愿。他说:“高秀敏说的是我们想说又说不出的话,她走得太突然。”
同一天,姜昆领衔的中国曲艺家协会发出讣告:“高秀敏生前一直致力于撒播欢乐和笑声,但这一次,是她第一次把悲伤留给了人们,也是最后一次。”
一个农妇的笑声
高秀敏生前最爱吃打饭包,白菜叶子卷米饭、干豆腐、辣椒酱。当年在扶余县民间艺术团,大家都爱看高秀敏吃打饭包辣得满头大汗,袖子一抹再来一个。团员们送了她一个外号,“打饭包出汗搞袖抿”。
这是生前好友杨柏森心目中的高秀敏。1981年,杨柏森调到扶余县民间艺术团当团长,把当时的地方戏队改名民间艺术团,自己成了吉林最年轻的团长。1982年的一天,杨柏森带团在高秀敏婆家三岔河演出,在医院打针时巧遇高秀敏,当时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业余演员,杨柏森说:“过几天你到扶余来找我”,这一趟高秀敏进了扶余民间艺术团,从此上了表演的路。
媒体用“丁香花谢”追忆高秀敏,为了演这个人物,高秀敏专门做了双眼皮,她说:“人因为可爱才美丽,但如果既美丽又可爱,那不是更好吗?”《马大帅Ⅱ》词作者牛世生认为,丁香是高秀敏最好的角色,她演活了一个敢爱敢恨的东北农妇。高秀敏生前对记者说:“我还真为丁香高兴呢,她捞到一个疯的老根就很满足,不计较名与利,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爱情,谁能说她不可爱?”
与何庆魁另立门户后的第一部戏成了二人合作的绝响。《圣水湖畔》里的马莲比丁香和她以往的任何角色更加独立自主,戏外的高秀敏做起制片人,完成了赵本山配角与何庆魁搭档外的新角色。“风风火火、泼泼辣辣的一个热心肠,特别阳光,特别执著,特别爽”,这是何庆魁记忆里永远的“高秀敏式”形象,这个典型的东北女人形象在节日和闲暇留给观众不假思索的笑。
赵本山说,二人转是以苦为乐的艺术,20多年来,无论是当年下乡演出睡在学校课桌上的日子;还是衣锦还乡后,跟《同一首歌》剧组回扶余被老百姓把汽车抬起来的时刻,笑始终是高秀敏的一绝。牛世生说:“她那几声哈哈没人能模仿。”现任吉林省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的杨柏森是《刘老根》、《马大帅》和《圣水湖畔》的作曲,他说:“高秀敏的笑是溜达出来的,听着那么熨帖,自然而且爽朗。”西方谚语说:“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在一个苦了很久的国家,笑声有多稀缺,高秀敏和她的东北帮就有多红火。8月20日晚,高秀敏出殡的那天,女儿李萱湿着眼睛保存了一条网友帖子:“哈哈哈哈哈,爽朗的笑声就是高秀敏的写照。”
一条不肯久居人下的路
1982年被调进扶余县民间艺术团的高秀敏23岁,比起那些有童子功的演员算是大器晚成。杨柏森回忆,“当时艺术团都想招‘唱当间的’,除了唱得好,长相身段要像杨春霞、刘长瑜那样的”,高秀敏刚生了李萱,身材发福,“穿了兜兜,腰上像挂了个葫芦”,一上台观众就哄,但一张嘴下面就没声了。“她嗓子好,唱二人转非常有味”,杨柏森说。
杨柏森当时打定了主意,“办团必须养腕”,在没有说通韩子平的情况下,高秀敏当年拜了吉林二人转另一名角关长荣为师。高秀敏悟性强,农村摔打的身板能吃苦,没开过功硬是十几天就可以下叉。1984年,她主演的《中秋月下》在吉林省二人转汇演上拿了6个一等奖,包括最佳作曲、剧本、男女主角。此后,扶余民间艺术团走到哪里都打着“关长荣得意弟子高秀敏”的标语,两小时一场的戏,爆满的时候上万人挤在一个打谷场上,都等着看高秀敏唱压轴。几年后,关长荣见到杨柏森还半真半假地说道:“就怨你,我都没戏唱了。”那时的高秀敏月工资三十几块,唱一场几毛钱补助。一家三口住在松原一间二十几平方米的平房里,到了冬天,这间小院正房旁的仓房,火炕下都是霜。
90年代初,何庆魁给高秀敏写了第一个小戏《两枚戒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