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浊方治疗脾虚痰湿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与机制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论文.docxVIP

健脾化浊方治疗脾虚痰湿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与机制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健脾化浊方治疗脾虚痰湿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与机制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论文

PAGE PAGE 1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 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国 NAFLD 发病率约 33%,2 型 糖尿病患者中 NAFLD 的发病率高达 75%。近年来,我国 NAFLD 发病率持续攀升, 俨然成为第二大慢性肝脏疾病。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脂肪肝仍根据其发病机制,将目标集中于改善代谢紊乱、纠 正潜在致病因素等方面,临床上治疗脂肪肝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 原则贯穿于脂肪肝治疗的始终,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将基本 矛盾与疾病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相结合,根据病机演变规律,深入研究疾病发展的本 质,随证化裁,综合论治,体现了中医治疗的前瞻性与灵活性。中医药从内分泌及激 素调节等方面对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治疗的特色之一即是重视疾病 的阶段性,充分发挥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与现代医学研究同步,不仅局限于降脂保 肝,而且对脂肪肝进行多方面阐述,以其多途径、多角度、多靶点的治疗作用而倍受 关注,在防治本病方面前景广阔。 本课题以 NAFLD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的病理发展特点及辨病、辩证的中 医诊疗观念,探讨 NAFLD 脾虚痰湿证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疗效。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 验,依据“体胖多痰”“肥人多湿”的规律,结合对脾虚痰湿型脂肪肝治疗经验的深 刻体会,认为脂肪肝宜从痰湿论治,结合中药药理研究结果,组成健脾化浊方,充分 体现了宏观与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旨在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标准 (一)病例诊断标准 1.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脂肪肝临床特点和相关文献报道,拟 定以下标准。 脾虚痰湿证:胁肋不适,体倦乏力,形体肥胖;恶心纳差,大便不适;舌质淡红 或红,苔白或黄,薄、厚或腻,或有齿痕;脉弦细、滑或濡缓。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执行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2006 年 2 月修订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1)临床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①-⑤项和第⑥或第⑦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 NAFLD。 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男性每周小于 140g,女性每周小于 70g; 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 的特定疾病; ③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 性症状及体征; ④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 综合征相关组分; ⑤血清转氨酶和 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 5 倍正常值上限), 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⑥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⑦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2)影像学诊断标准 B 超诊断标准: ①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③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 正常; ⑤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第①项及第②-④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①项及第②- ④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①项以及②-④项中两项和第⑤项者为重度 脂肪肝。 CT 诊断标准: 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脏与脾脏的 CT 值之比小于或等于 1。弥漫性肝脏密度 降低,肝/脾 CT 比值≤1.0 但大于 0.7 者为轻度;肝/脾 CT 比值≤0.7 但大于 0.5 者 为中度;肝/脾 CT 比值≤0.5 者为重度。 (3)NASH 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 依据肝细胞脂肪变性占据所获取肝组织标本量的范围,分为5 度(F0-F4):F0 5% 肝细胞脂肪变;F1 5%-30%肝细胞脂肪变;F2 31%-50%肝细胞脂肪变;F3 51%-75%肝 细胞脂肪变;F4 75%以上肝细胞脂肪变。 (二)病例纳入标准 年龄 18-65 岁之间;符合 NAFLD 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3 个月内未使用对肝肾 功能有严重影响的药物,1 个月内未参加过其它药物试验者。自愿参加本课题临床研 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病例排除标准 具备以下任何 1 条者,予以排除本临床试验: ①其他如酒精、皮质激素、药物或毒物损伤、营养不良、慢性心衰及妊娠等所致 脂肪肝; ②合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实体肿瘤,以及局灶性脂肪肝不能排除再生结节、 血管瘤或转移瘤者; ③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或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糖尿 病出现严重并发症者,及其它需要紧急处理的疾病;各种程度的精神病者;严重创伤 或重大手术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