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控寒流突袭商业地产
网:m
当前,商业地产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究其原因,既有市场因素,更有政策层面的压力。今年2月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连续三次就商业地产问题作出批示,要求防止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中央领导如此关注一个行业可谓异乎寻常,宏观调控进而波及商业地产。
遭遇黄灯的中国商业地产徘徊在十字路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今后将去向何方?种种疑惑困扰着业界。最近,中国商业地产联盟、21世纪经济报道、明发集团和宝龙集团在厦门共同主办了“2004中国商业地产高峰论坛”。国内商业地产界权威人士、知名家、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众多商家以及《新周刊》、凤凰卫视等60余家主流媒体悉数到场。厦门这座充满浪漫气息的城市也因此平添了几分哲思与论辩的味道。
市场表现:想说爱你不容易
对于国内商业地产市场形势的判断,业内存在着一定分歧,不少人倾向于“商业地产过热”的说法。在此次论坛上,作为全国惟一的商业地产行业组织,中国商业地产联盟首次就当前商业地产市场形势发表了全面看法,联盟理事长荀培路在论坛上所作的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直以来,有关商业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均是媒体透露,官方态度却并不明朗。因此,此番商业地产联盟作为具有官方性质的行业组织,就商业地产的现状判断、市场危机的症结所在以及解决办法明确表态,颇受业界关注,荀本人也成了媒体竞相采访的焦点。
在报告中,荀培路首先分析了商业地产吸引大批投资者的几点原因。他认为,商业地产开发和商业网点建设的投资性很强,既可以出租也可以自营,具有经营灵活的特点,有很强的市场介入性,加之住宅市场竞争激烈,而商业地产正在发展阶段,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从有关部门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型商业设施存在着过热的苗头。今年三月份,商务部在十个大中城市所作调查显示:2003年1到10月份,全国商业设施建设投资额约为1000亿元,竣工面积约为2000万平方米,同比都增加了40%以上。一些地方盲目建设大型商业设施,给中小商业带来了很大压力,过度投资也埋下了引发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的隐患。部分城市中心区还存在着商业网点过于集中的问题,不仅引发恶性竞争,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城市交通紧张的状况。
尽管商业地产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商业网点总量不足的状况仍未改变。发达国家人均商业面积通常在1.2平米以上,而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不足1平方米,农村、城乡结合部和新建居民区的商业设施更是严重不足,居民生活很不方便。按照国民经济翻两番的要求,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8万亿元,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超过17万亿元。作为支撑这样巨大销售额的市场载体,现在的差距还很大。所以,不能笼统地、简单地作出商业地产“过热”的判断,不能搞一刀切。
在对商业地产现状的判断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任兴洲,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在较长的时间内,我国商业地产发展依然具有较大空间和前景,这一点不是谁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升级、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带来的必然结果。关键在于如何保障商业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和低风险的发展。现在对大Mall有一些客观的要求,比如说生活节奏的变化,初级汽车社会的到来,以及居民对一站式消费的需求,还有节约购物和消费时间等等,但是总体上盲目求大,是我国商业发展中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已经建成的54个ShoppingMall,平均面积十三、十四万平方米,国外的ShoppingMall平均也就二三万平方米。
危机突发症结何在
银根紧缩、政府严查、项目停工等宏观调控,让整个行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人认为是商业地产过热所致。但与会专家却有不同看法,他们一致表示,“热”只是问题的表象,我国商业地产的根本症结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地产开发商缺乏商业认知
部分地产开发商对商业特性的把握存在偏差,对商业规律不甚熟悉;许多地产商没有看到商业地产开发与住宅开发的差别,套用较熟悉的住宅开发模式,先设计、后出售;而商业地产的复合性,要求地产商、投资者、经营者、物业管理商四者结合起来,现实中四方交接很不规范;这些因素带来了巨大的投资前期风险。
地产商经营思路的偏差
大多数地产商都喜欢当“甩手掌柜”,抱着“卖完就走”的经营思路,希望开发――出售――再开发的循环周期越短越好,这就不可能完成对商业地产完善的规划。对开发商来说,5到8年已经是他们最长的等待期了。而且地产商还不注重商业物业的后续管理,结果出现销售火爆的商业城,地产商赚钱走人了,商业城日渐萧条。这种把购物中心当作商业地产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购物中心一旦被拆零成商铺卖掉,就很难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也就很难获得成功;另外,由于开发商往往不可能全部卖出去,因此一方面银行的债务无法还清,同时又把失败转嫁给了接盘的小业主,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