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天灸穴位敷贴疗法中医适宜技术的具体应用.ppt

课件:天灸穴位敷贴疗法中医适宜技术的具体应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天灸穴位敷贴疗法中医适宜技术的具体应用.ppt

冬病夏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咳嗽、气喘、哮(喉中痰鸣如水鸡声)、气急、齁喘等症。伴有(《医理真传.辨一切阳虚证法》)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 冬病夏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喘与哮的区别:《医学正传》:“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 哮喘的治疗原则:《丹溪心法》:“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开展冬病夏治的工作拓展(设想) 中药敷贴应用广泛。 1,双膝退行性骨关节病 2,慢性胃炎 3,慢性颈腰痛 4,痛经等等 穴位阐释 背腧穴: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 募穴: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穴位 腧募配伍是治疗脏腑病症的重要方法。 交会穴:两经以上相交的穴位,治疗功能较强。 穴位阐释 大椎:督脉经的重要穴位,位于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与手三阳经交会,主一身之阳气。 肺俞与中府:肺之腧募相配,调节肺脏功能。 肾俞: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 脾俞:脾为后天之本,在五行属土,为金之母,培土以生金。 口服中药汤剂 三敷贴的同时配合中药汤剂三包 备选方剂: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玉屏风散、理中汤、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等。金匮肾气丸为首选,其组成:附子、肉桂、山茱萸、淮山药、熟地、茯苓、泽泻、牡丹皮。本方温阳而不忘养阴,养阴而防滋腻。 . 谢谢大家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天灸的种类 以甘油调和外敷;或将斑蝥浸于醋或95%酒精中,10天后擦涂患处。适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等病症。 三、白芥子灸 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天灸的种类 四、其他 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五倍子、何首乌各等份研末用醋调成膏状,每晚睡前敷于脐中,次日晨取下,治小儿遗尿症;砂仁30g,白糖50g,明矾10g,青背鲫鱼1条,混合一 天灸的种类 起捣烂成膏状分成3份,每次1份,分别敷贴于神阙、至阳穴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一日换药1次,治黄疸的阳黄,若阴黄可用胡椒(每岁1粒)、麝香1g、雄鲫鱼1条,混合捣烂成膏,敷贴神阙、肝俞、脾俞穴等。   天灸疗法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中药敷贴 天灸,所用药物对皮肤的刺激大,容易发泡,甚至遗留瘢痕,所以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上受到了限制。 中药敷贴:天灸的改良版。筛选适当的药物,控制时间,达到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中药敷贴针对病种的不同,用药范围比较广,大都不起泡。 冬病夏治中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敷贴由于应用了一些刺激大的药物,有少数患者会产生水泡。 三伏天? ??? “三伏”是我国农历中的一段时节,是每年 最热的时间。三伏的时间不固定,须根据 24节气和历法的“庚日”来确定,具体说: 头伏,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的10天; 中伏,是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开始的10天或20天; 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的10天。 冬病夏治是我院的传统诊疗项目 冬病夏治是我院的传统诊疗项目,是针对气管炎等慢性咳喘冬季易发的特点,提前在夏季采取的预防性治疗措施。根据祖国医学“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采用穴位贴药,刺激人体经络腧穴,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机会,减轻发病症状,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经多年临床验证,治疗后的大多数患者抗病能力增强,发病次数减少,发病症状减轻。部分青少年、儿童经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 适应症]本疗法主要适用于慢支炎、哮喘、肺气肿、肺心病之缓解期,以及容易感冒咳嗽的病人。 [治疗步骤]每年夏天,从入伏(或日平均气温高于25摄氏度)开始,共贴药三次,每次间隔7—10天,连续三年为一疗程。每次贴药至皮肤局部发红、灼热、发痒或者出现小水疱时即可取下。儿童贴至局部皮肤发红即可。 [辅助服药]治疗期间以口服补肾保肺之中成药为主,每天三次,秋凉(或国庆节)后口服药改为每天一次,直到来年春天。 [皮肤护理]贴药部位皮肤发热、发痒出现疹子或者水疱是药物的正常反应。少量水疱可自行吸收,大水疱请来医院处理。切忌搔抓、搓擦皮肤,以免感染。若出现水疱或并发皮肤感染,须待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