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应用体验之旅 三、民 为 贵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代桀、纣)
B.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代天下)
C.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代舜)
D.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代天子推荐的人)
解析:A项,“其”代天下;B项“之”代舜;C项“之”代天把天下给了舜。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eq \b\lc\{\rc\ (\a\vs4\al\co1(此之谓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B.eq \b\lc\{\rc\ (\a\vs4\al\co1(以行与事示之者,尧以天下与舜))
C.eq \b\lc\{\rc\ (\a\vs4\al\co1(于传有之,苟不志于仁)) D.eq \b\lc\{\rc\ (\a\vs4\al\co1(使之主事而事治,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
解析: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连词,和;介词,给。C项,均为介词“在”。D项,表顺承;表假设。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为丛驱爵者,鹯也
B.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解析:A项,“爵”通“雀”;B项,“女”通“汝”;D项,“蚤”通“早”,“施”通“迤”。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D.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解析:C项古今意义相同,一辈子。A项,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B项,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是表程度的副词。D项,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答案:C
5.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
A.其何能淑 B.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C.不远千里而来 D.贼仁者谓之贼
解析: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的结果;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C项,意动用法,以……为远。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10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得天下有道 (办法)
B.所恶勿施,尔也 (这样)
C.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原野)
D.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虽然)
解析:D项中的“虽”意为“即使”。
答案:D
7.与“苟不志于仁”中“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子妻之 B.秦师遂车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不知膝之前于席也
解析: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C
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代词,指百姓)
B.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C.则诸侯皆为之驱矣(代词,指百姓)
D.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都是“的”的意思)
解析:C项中“之”代指“好仁者”。
答案:C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
B.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
C.孟子用“獭”“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
D.孟子认为当今想称王的人,平时不施行仁政,没做过多少赢得民心的事,而想成就王业,那也是不可能的。
解析:B项“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错。得民心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答案:B
10.如何理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运用这一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五单元 二 鹏之徙于南冥.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五单元 三 东海之大乐.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五单元 四 尊 生.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五单元 五 恶乎往而不可.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五单元 一 无端崖之辞.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二 当仁 不让于师.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六 有教无类.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七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二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四节、乐民之乐忧民之忧.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二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五节、人 和.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二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一节、王好战请以战喻.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六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二节、非 攻.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六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三节、尚 贤.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六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一节、兼 爱.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七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二节、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七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一节、郑人有且买履者.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三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大天而思之孰 与物畜而制之.doc
- 2019版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五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二节、鹏之徙于南冥.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