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个人礼仪 1.基本体姿仪态 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基本体姿仪态主要表现在站、坐、行、卧等方面,在这三大类体姿的基础上,还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体姿,不同体姿具有不同含义,相同的体姿在不同场合也会具有不同含义。 二、个人礼仪 知识链接 8-8 规范站姿基本要领:双目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部平和自然;双肩放松,稍向下沉,身体有向上的感觉,呼吸自然;躯干挺直,收腹,挺胸,立腰;双臂放松,自然垂于体侧,手指自然弯曲;双腿并拢立直,两脚跟靠紧,脚尖分开呈60度。 二、个人礼仪 知识链接 8-8 规范坐姿基本要领:腰背直挺,手臂放松,双腿略微并拢,与人平视。与人讲话,要将双手搭在沙发的扶手上,双手亦可相交,也可放在腿上。就座谈话中手脚不可盲目乱动,手舞足蹈更不可取。 二、个人礼仪 知识链接 8-8 规范走姿基本要领:抬头,挺胸,收腹。以站姿为基础,面带微笑,眼睛平视;双肩平稳,双臂前后自然地有节奏摆动;行走时,两只脚两侧行走的轨迹为一条直线;步幅要适当;跨出的步子应是脚跟先着地,走路时走出步韵来。 二、个人礼仪 2.表情、手势与仪态 表情是内心情感在面部的表现,人的面部表情主要集中在眉语、眼神、唇型语、微笑四个方面,表情神态应当表现出谦恭、友好和真诚,手势由运行速度、活动范围和空间轨迹三个部分所构成。 二、个人礼仪 若某人在言谈中双手交合,手放在嘴边或搁在耳下,或两手交叉,身体微微向前倾,表示其十分关注对方的谈话内容。 交谈中手势呈开放状,手心向上,两手向前伸出,手与腹部等高,表示愿意与对方接近并希望建立良好关系。 二、个人礼仪 在与人交谈时一手向前伸,掌心向下,然后由左至右做一个大的环绕动作,表示其对所述内容有充分把握。 另外,会用头发或手遮住脸,不让对方看见自己的表情,表示这种人表里不一或者意图隐瞒什么。 三、校园礼仪 (一)校园生活礼仪 在各种礼仪教育中,校园基本礼仪尤为重要。知书达理、待人有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素养。 (1)真诚友爱,相互尊重。 (2)善于交谈,顾全大局。 (3)帮助他人,借物归还。 学生礼貌用语是展示一个人心灵世界的一扇窗,是一个人文明程度、文明素养提高的标志。学生要养成习惯,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基本要求是:真诚友善,谈吐文雅,语言轻柔,词语亲切,音量适中,讲究语言艺术。 三、校园礼仪 宿舍是大学生共同生活的场所,也是反映学生精神文明和礼仪修养的一个窗口。校园宿舍礼仪有:内外整洁,美化环境;搞好团结,爱护公物;主动关心,热情照顾;注意节制,勿扰他人;同学隐私,适当回避;同学相邀,串门有礼;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三、校园礼仪 学校食堂是师生共同就餐的场所,作为大学生应注意用餐的礼仪。用餐礼仪包括:遵守秩序,排队购买;爱护卫生,节约粮食;合理意见,礼貌提出;端稳托盘,及时避让;吃出文明,喝出文雅。 三、校园礼仪 三、校园礼仪 (二)校园学习礼仪 1. 课堂 礼仪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讲究课堂礼仪,对于促进师生的沟通,提高教学效果极其重要。 具体的课堂礼仪细则请参照课本知识链接8-11。 三、校园礼仪 2.图 书馆 礼仪 图书馆是知识的神圣殿堂,是人们登上知识高峰的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图书馆内学习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共同维护这方宁静的沃土。 具体的图书馆礼仪细则请参照课本知识链接8-12。 三、校园礼仪 (三)校园仪式礼仪 仪式是按一定礼节进行的集体活动。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仪式,不管这些仪式的规模、形式如何,同学们参加这些仪式时,态度要积极,表现要热情,礼节要完备。 具体的校园仪式礼仪细则请参照课本知识链接8-13。 四、社交礼仪 (一)见面礼仪 在见面礼仪中,介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介绍是交际之桥,能为彼此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彼此的了解。 介绍时的注意事项请参照课本知识链接8-14。 1.介绍礼仪 四、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了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了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 关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