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考纲内容和要求。 2、 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 掌握鉴赏的方法及技巧。 4、 记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方式和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表达技巧”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答题方式、步骤。 教学安排 五课时 手段与方法 1、 针对艺术班的特点,以《赢在高考》为主要材料,对里边的习题采取全 做全讲的办法。 2、 采取精讲多练的办法,学以致用。 3、 讲解以多媒体投影为主。 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赢在高考》P. 162-165 “考纲解读” “知识梳 理” “考题例析” “方法指津”等内容,对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一个比 较全面的理解。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考点解读: 1、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 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 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几个角度: 从炼字角度:着重分析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如2003 年高考,要求对《过香积寺》一诗的诗眼进行赏析。 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修辞的角度: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常 见的修辞手法有这样一些: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 问、借代、双关、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 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等。 从表现手法入手: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 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抒怀或借讽今、 虚实和生、比兴寄托、比喻象征等。 从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从音韵的角度入手: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 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宂押韵的,则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3、命题方式:在高考试题中往往综合出现,很少孤立地命题,往往命题为: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二、 答题格式: 手法+表达作用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三、 答题步骤: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 表达技巧示例 下面,我们选取其屮几种常见的表达技巧予以分类说明 (一)、情与景: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 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一般 说来主耍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也可以细分为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和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 语等许多类。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 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屮,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 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A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 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 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 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 其哀乐的效果。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 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両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 的抒情方式。 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 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 子。 先以中国诗为例。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曰 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 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两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吋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 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 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 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人松(题酒肆)》(宋)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口口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 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