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不全症诊疗指南【2019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6.成骨不全症 概述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名脆骨病,是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是由于多种致病基因突变导致骨基质蛋白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从而引起以骨量低下、骨骼脆性增加和反复骨折为主要特征的骨骼疾病。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罕有 X 染色体伴性遗传。 病因和流行病学 骨骼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Ⅰ型胶原蛋白(type Ⅰ collagen,COL1) 是骨有机质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占骨有机质的 90%以上,对于维持骨结构的完整性和骨生物力学性能至关重要。OI 的发病机制是多种致病基因突变导致Ⅰ型胶原代谢异常,其数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引起皮质骨变薄、骨小梁纤细、骨小梁呈现不规则状、网格状或鱼鳞状,从而导致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微结构损害、骨生物力学性能异常,最终引发反复骨折和进行性骨骼畸形。目前已报道的OI 致病基因有 21 种,其中Ⅰ型胶原的α1 链和α2 链编码基因 COL1A1 或 COL1A2 突变是导致 OI 的最主要原因,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新生儿 OI 患病率约为 1/20 000~1/15 000,但我国 OI 的患病率尚有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由于 OI 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谱复杂多样,导致疾病的临床表型轻重不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自幼起病的轻微外力下反复骨折、骨骼畸形,不同程度活动受限。患者可有蓝巩膜、韧带松弛、牙本质发育不良、听力下降、心脏瓣膜病变等骨骼外表现。OI 的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全身多部位骨质稀疏;颅板变薄, 囟门和颅缝增宽,枕骨可有缝间骨,颅底扁平;脊柱可有侧弯或后凸畸形,椎体呈变形,可有多椎体压缩性骨折;胸廓可扭曲、变形,甚至塌陷;四肢长骨纤细、 骨皮质菲薄,骨髓腔相对较大,干骺端增宽,多发长骨骨折,骨骼弯曲畸形等。根据临床病情轻重,OI 分成Ⅰ~Ⅴ型:Ⅰ型最轻,最常见;Ⅱ型最重,通 常围生期死亡;Ⅲ型是存活者中最严重的,常有身材矮小和骨骼畸形;Ⅳ型严重 度介于Ⅰ型与Ⅲ型之间。Ⅴ型 OI 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包括肥厚性骨痂、桡骨头脱位、前臂骨间膜钙化、桡骨干骺端下密集骺线等表现。临床上可依据骨折严重度、发病时间、巩膜颜色、是否有牙本质发育不全等进行判定。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又发现了多种新型 OI。 诊断 OI 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疾病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从小发病,反复脆性骨折史;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良;听力下降;阳性骨折家族史。OI 的诊断应结合骨骼影像学表现。 OI 患者可以进行骨密度、骨骼 X 线及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查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有助于鉴别诊断。必要时可以进行基因突变检测,进一步明确分子诊断。基因诊断为 OI 精准诊疗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基因突变的鉴定、疾病的准确分型、揭示发病机制、促进遗传咨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 OI 的致病基因尚未完全被发现,基因诊断不能代替临床诊断。基因检测阴性者不能排除罹患OI 的可能。 鉴别诊断 由于儿童骨骼疾病多种多样,包括遗传性骨病、代谢性骨病、肿瘤性骨病等, 在诊断 OI 前,应与软骨发育不全、低磷佝偻病、假性维生素 D 依赖性佝偻病、范科尼综合征、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低磷酸酯酶症、骨肉瘤、淋巴瘤、白血病相关骨病、关节活动过度综合征等疾病鉴别,以下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骨骼 X 线片 OI 患者全身多部位骨质稀疏;颅板变薄,囟门和颅缝增宽, 枕骨可有缝间骨,颅底扁平;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椎体变形,可有多椎体压缩性骨折;胸廓可扭曲、变形,甚至塌陷;四肢长骨纤细、骨皮质菲薄,骨髓腔相对较大,干骺端增宽,多发长骨骨折,骨骼弯曲畸形等。 骨密度 OI 患者的骨密度常显著低于同龄同性别正常人。 生化检查 OI 患者常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正常。 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通过检测Ⅰ型胶原编码基因或其代谢相关致病基因突变来帮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特异性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针对OI 致病基因突变的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 现有治疗仅为症状性治疗,旨在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率。 适量的钙剂与维生素 D 是 OI 的基础治疗,能够提供骨骼所需营养,但不能有效降低骨折率。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 OI 的药物是双膦酸盐类,未来有应用前景的治疗药物包括甲状旁腺素氨基端 1-34 片段(PTH1-34),针对 RANKL、骨硬化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单克隆抗体等。 双膦酸盐(BPs)治疗 OI 尚未获得美国和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仍属于试验性治疗。其能够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率,但其能否改善患者生长发育以及能否降低重型 OI 患者的骨折率尚未达成一致结论。BPs 治疗 OI 的合适剂量、使用频率、药物疗程尚需进一步探索。

文档评论(0)

管理咨询顾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