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4.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概述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motor neuropathy,MMN)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多发单神经病变。目前发现与免疫机制介导的周围神经郎飞结处神经兴奋传导受阻,从而引起周围神经功能和结构异常相关。临床特征为隐袭起病, 阶段性加重或逐渐进展,也可有长时间的稳定,早期上肢神经受累多见,表现为不对称性肢体远端为主的无力、萎缩,无客观感觉障碍。该病病程相对良性,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可导致肌肉无力萎缩而致残。
病因和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3~2/3 的患者发现 IgM 型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阳性,推测与抗体攻击郎飞结及结旁结构相关。国内外均缺乏准确患病率报道, 估计为 0.3/100000~3/100000。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 3 倍(2.7:1),儿童极少发病。
临床表现
隐袭起病。缓慢发展或阶段性进展,可有长时间的稳定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于 50 岁前起病(20~70 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单神经病,不对称性上肢远端起病较常见,早期以单侧上肢某一根或多根神经受累多见,表现为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无力,远端为主,可伴有痉挛或束颤。随着病情发展,可以出现肌肉萎缩;病程较长者,可有多个肢体的多根神经受累,受累神经的不对称性可不明显,而呈现为类似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分布。患者可有轻微感觉异常的主诉,但缺乏客观感觉受累的体征,病程后期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部分感觉神经受累。脑神经通常不受累。无上运动神经元受累体征。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①血和脑脊液抗神经节苷脂抗体(GM1)IgM 阳性,可见于
1/3~2/3 的患者。②脑脊液白细胞正常,蛋白可有升高或正常,一般不超过 1g/L。
③对于多发性单神经病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多种化验检查,如血沉、ANCA、
ANA、ENA、甲状腺功能、ACE 以及肿瘤筛查排除其他疾病。
肌电图检测
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可见运动神经部分传导阻滞,上肢神经受累多见;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可以正常或减低;跨越传导阻滞部位的运动传导速度可以减低。传导阻滞的电生理诊断标准为:①肯定的运动传导阻滞,常规神经节段测定时,近端与远端比较负相波波幅或面积下降≥50%,负相波时限增宽≤ 30%。②可能的运动传导阻滞,在上肢常规神经节段测定时,近端与远端比较负相波波幅或面积下降≥30%,负相波时限增宽≤30%;或近端与远端比较负相波波幅或面积下降≥50%,负相波时限增宽>30%。
感觉神经传导测定通常正常,包括跨运动传导阻滞部位的感觉传导也正常。
针极肌电图可见异常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 募集减少;可存在同一肢体不同神经支配肌肉针电极检测正常与异常并存现象。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作为电生理测定的补充。在部分患者,周围神经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检查可见神经增粗,长 T2 信号以及局限性增强;高频神经超声检测也可见局灶性神经增粗的表现。
诊断
诊断依靠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查体、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和神经影像学检测。隐袭起病,缓慢或阶段性进展的双侧肢体远端不对称无力萎缩患者,结合神经系统查体发现至少有 2 根神经受累,早期上肢受累多见,表现为不对称性肢体无力,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肌肉萎缩,无客观的感觉异常体征。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在非嵌压部位,至少 2 根神经或 1 根神经的两个节段出现运动神经部分传导阻滞,相应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正常。血清或脑脊液 GM1 抗体阳性,IVIG 治疗有效等均可支持诊断(表 74-1)。
表 74-1 MMN 临床诊断标准
MMN 诊断必须满足的两条核心标准:
缓慢进展或逐步进展的局灶性不对称性肢体无力(即至少有 2 条运动神经支
配区受累),病程超过 1 个月。如果症状和体征仅存在于 1 条神经的支配区,只能做出疑诊。
除下肢振动觉轻微异常外,没有客观的感觉异常。
支持性临床标准:
以上肢受累为主;
受累肢体的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脑神经不受累;
受累肢体存在痛性痉挛和肌束颤动;
免疫调节治疗有效。
排除标准:
上运动神经元体征;
明显的延髓受累;
下肢的感觉受损比振动觉轻微缺失更明显;
起病初期即发展为弥漫性对称性无力。
欧洲神经病学学会/周围神经学会(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Peripheral Nerve Society,EFNS/PNS)2010 版诊断标准
应注意与各种原因导致的多发单神经病进行鉴别,包括鉴别嵌压性周围神经病、结缔组织病相关多发单神经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结节病所致周围神经病, 尤其需要鉴别一些同样伴有传导阻滞的周围神经病,例如 CIDP 及其变异型Lewis-Summer 综合征、遗传压迫易感性周围神经病等。
在运动神经元病早期,以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一单元检测卷.doc VIP
- 2025中国农业银行秋招发布时间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三级医院评审医技组药事检查手册.ppt VIP
- 2024年昆仑物流有限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4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yc-ii22 路十路口说明书.doc VIP
- 北京恒安卫士协议书.docx VIP
- T_CPSS 1003-2023 直流散热风扇通用性能测试规范 .docx VIP
-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2张PPT)2025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护理查房制度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图册(2025版).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