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北地区女性就业与经济增长研究(东北地区女性就业与经济增长研究 (下下))
东北地区女性就业与经济增长研究东北地区女性就业与经济增长研究 ((下下))
2019年 04月 12 日
从系数比较来看,女性就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大于经济增长对女性就业的拉动作用,
原因在于东北地区女性就业人力资本的投入与收益具有不平衡性。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
据,东北地区接受专科及以上教育的城镇人口中女性所占比重为 47.6%,同期全国接受专
科及以上教育的城镇人口中女性比重为 45.9%。与全国相比,东北地区城镇女性受教育比
例略高,从人力资本投入的教育角度来看,东北地区城镇女性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比较
具有优势,所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正向影响系数较高。但在就业市场上,因生理差异,女
性需要担任生育和养育的职责,同时也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尤其 2015年生育政策
放开后,女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导致用人单位存在如男女同工不同酬等现象,所以经济
增长对女性就业群体的拉动作用较小。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关系只能表明变量间是否存在均衡的长期关系,但不意味着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经
济学中常需要确定因果关系究竟从 a 到 b,还是从b 到 a,或者是双向的因果关系。格兰
杰在 1969年提出格兰杰因果检验法,若 a 是 b 的因,但b 不是 a 的因,则 a 的过去值可
以帮助预测b 的未来值,但b 的过去值却不能帮助预测 a 的未来值。模型如下[29]:
无法显示链接的图像。该文件可
能已被移动、重命名或删除。请验
证该链接是否指向正确的文件和
位置。
最优滞后阶数 p 根据 AIC原则确定为 4。原假设 H :β=… β=0,表示 a 的过去值对预
0 1 p
测 b 的未来值没有帮助,若拒绝原假设,则称 a 是 b 的格兰杰因;将 a 和 b 互换位置,可
检验 b 是否为 a 的格兰杰因。本文基于 VAR 模型的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建立双变量
(a,b)的 VAR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
原假设 卡方值 P 值 结论
rgz 不是 fz 的格兰杰原因 20.682 0.000 拒绝
fz 不是 rgz 的格兰杰原因 67.051 0.000 拒绝
表 3 结果显示,rgz 是 fz 的格兰杰原因,即东北地区女性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
因果关系,女性就业的变动会引起经济水平的变化。fz 也是 rgz 的格兰杰原因,即东北地
区经济水平的变动会引起女性就业的变化。该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女性就业与经济增长二
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符合预期经济理论。
(四)东北地区女性分产业就业弹性分析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检验了东北地区女性就业与宏观经济间存在长期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因此,为促进经济增长,需要加大鼓励东北地区女性就业和盘活女性资源。在探讨推动女
性就业产业行业选择问题上,本文利用就业弹性系数,对 2000-2016 年女性就业与经济增
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东北地区女性就业行业方向的选择提供对策依据。
就业弹性指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岗位增长的弹性,在同等的经济增速下,弹性系数越大,表
示带动的就业岗位就越多,也意味着经济增长需要依赖更多的劳动力。鼓励女性就业需遵
循产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导向,合理引导与刺激女性选择就业行业,以期更好地推动经济发
展。就业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无法显示链接的图像。该文件可
能已被移动、重命名或删除。请验
证该链接是否指向正确的文件和
位置。
其中,L 为就业弹性系数,ΔL 为就业人数增长率,ΔGDP 代表经济增长率。表 4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