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替代、代际契约与信息引致:“以房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市中老年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下).pdf

保障替代、代际契约与信息引致:“以房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武汉市中老年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障替代、保障替代、代际契约与信息引致代际契约与信息引致::““以房养老以房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保障替代保障替代、、代际契约与信息引致代际契约与信息引致:: ““以房养老以房养老””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基于武汉市中老年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中老年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武汉市中老年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中老年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下(下)) ((下下)) 2017年 07月 14 日 (1)以城市中特定收入阶层或家庭结构的群体为突破口。推行“以房养老”政策,首先 要客观认识这一政策特定的目标群体指向。“以房养老”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养老方式可能 并不具有普适性,应主要从使政策适切于潜在目标群体需求特征着手,在政策制定和推行 过程中寻求有针对性的方式来实施。“以房养老”的目的是为缺乏养老资金保障的老年人 盘活其固定资产,增强养老保障的现金收入。一般来说,高收入的老年人工作期间累积财 富较多,其养老资金来源较有保障,因此“以房养老”需求较低;而养老储蓄不足、收入 较低的老年人“以房养老”的需求和意愿较强,是一个潜在的目标群体。另外,研究表明, 子女方面的因素对老年人是否选择参与“以房养老”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城市中的 “4-2-1”家庭和失独家庭既需要强化养老保障,且来自于子女方面的阻力较小,这一群 体也是“以房养老”需求与条件相对契合的群体。在政策制定过程,应充分考虑这些群体 的需求特征。以城市中特定收入阶层或家庭结构的群体为突破口,以此为契机再探寻其扩 展和发展的空间。 (2)增强“以房养老”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经办信息的透明度。实证结果显示, 老年人会因为对“以房养老”政策不了解和无法及时掌握抵押房产收益信息,出于对未知 风险的厌恶与恐惧而不愿参加。因此,政府应该强化相关政策的宣传,让潜在目标群体全 面了解“以房养老”的操作流程和获益办法;经办“以房养老”业务的金融机构要建立健 全房产抵押、收益信息的发布和披露机制,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人们因信息的不充分 而产生的认知偏差,增加这一项新保障业务的社会认可度。 注释:注释: 注释注释:: ①据 2014年《武汉统计年鉴》,2013 年年底,武汉市上述 4 个城区的户籍人口数分别为 武昌区 108.6 万、洪山区92.7万、江岸区 70.0 万和汉阳区 56.7万。 ②3 个水平值依次为:(1)不愿意,(2)不确定,(3)愿意;两个水平值为归并整理的 0~1变量,其具体含义是:不愿意参与以房养老:(1)是,(2)否。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何文炯,洪蕾,陈新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效应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2,3: 19-30. He Wenjiong,Hong Lei and Chen Xinyan. 2012.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Benefit Adjustment of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for Employees:A Sustainability Perspective.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3:19-30. [2]王桂云.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2: 166-170. Wang Guiyun. 2015. Research on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the Diversified Social Old-age Care Service System.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and Development 12:166-170. [3]Weinrobe M. 1987. An Analysis of Home Equity Conversion in the RAM Program. Real Estate Economics 2:65-78.

文档评论(0)

15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