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科普·疾病知识文库:
登登革革热热
人类的疾病有很多,为便于大家了解掌握,
本文收集整 了疾病
登革热的相关资料
以供大家参阅。
由于部分内容人类
尚未掌握或其他原因暂缺,敬请谅解。
登登革革热热
别别名名::波尔加热,古典登革热,五天热
简简介介::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
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血液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部部位位::全身 头部
科科室室::传染科
症症状状::局部灼热 外斐氏试验阴性 脸红 局部灼热 外斐氏试验阴
性 脸红 长脉 肝功检查胆红素及转氨酶常增高 关节疼痛 腹痛
恶心与呕吐 腹泻 食欲异常
相相关关疾疾病病::埃利希体病 拉沙热 西尼罗河热 白蛉热 科罗拉多蜱热
病病因因::登革热原因_ 由什么原因引起登革热
(一)发病原因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
伊蚊受染。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
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
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
传播媒介: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
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
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
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
期长者可达174 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
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
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
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
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
儿童。
(二)发病机制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后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定位于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的登革病毒继续进行复制,再次释入血流形
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引起临床症状与体征。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
体与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
加,亦可导致血管水肿和破裂。登革病毒的复制可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
血小板的再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病 改变表现为肝、肾、心和脑等器官的退行性变,出现心内膜、
心包、胸膜、腹膜、胃肠黏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
水肿和出血。皮疹活检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
细胞浸润,瘀斑中有广泛性血管外溢血。脑膜脑炎型患者可见蛛网膜下
腔和脑实质灶性出血、脑水肿及脑软化。重型患者可有肝小叶中央灶性
坏死及淤胆,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
症症状状病病史史::登革热症状_登革热有什么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15天,通常为5~8天。
世界卫生组织将登革病毒感染性疾病分为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临
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出血热分为无休克的登革出
血热(dengue hemorrh gic fever ,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
1.典型(普通型)登革热
( 1)发热:通常起病急骤,畏寒或寒战,高热,24~36h 内体温升高
达39~40℃,多数患者表现为稽留热或弛张热。大部分患者经治疗5~7
天后,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少数患者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
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s ddle fever) 。发热时常伴较
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