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疾病知识文库:登革出血热.pdfVIP

医学科普·疾病知识文库:登革出血热.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科普·疾病知识文库: 登登革革出出血血热热 人类的疾病有很多,为便于大家了解掌握, 本文收集整 了疾病 登革出血热的相关资料 以供大家参阅。 由于部分内容人类 尚未掌握或其他原因暂缺,敬请谅解。 登登革革出出血血热热 别别名名::登革休克综合征 简简介介::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 热,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发生多器官较大量的出血和休克,出 现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大。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病 死率较高。1950年在泰国首先发现登革出血热,以后在东南亚、太平洋 岛屿及加勒比海地区相继发生本病流行。 部部位位::全身 科科室室::传染科 症症状状::休克 鼻出血 阴道出血 休克 鼻出血 阴道出血 血尿 发 热 发热伴出血 红细胞压积偏高 重力休克 相相关关疾疾病病::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裂谷热 阿根 廷出血热 鄂木斯克出血热 病病因因::登革出血热原因_ 由什么原因引起登革出血热   (一)发病原因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 中的黄病毒属(Flavivirus) 。病粒 呈哑铃状、棒状或球形,直径为40~5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 约11kb ,编码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基因组与核蛋白一起装配 成二十面对称的病毒颗粒。其外部有一层由脂蛋白组成的包膜。包膜含 有具型和群特异性的抗原。   根据抗原性的差异,登革病毒可分为四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以及与 乙型脑炎病毒之间都有部分交叉免疫反应性。   初次感染者,于病程的第4~5天即可在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2 ~4周达高峰,可呈低滴度维持数年以上。   登革病毒在伊蚊胸肌细胞、猴肾细胞及新生小鼠脑中生长良好,病 毒在细胞中的复制可导致细胞病变。目前最常用于分离登革病毒的细胞 株是来自白纹伊蚊胸肌的 6/36细胞株。   登革病毒耐低温,在人血清中保存于-20℃可存活5年,-70℃可存活 8年以上。然而,登革病毒不耐热,于60℃ 30min或100℃ 2min即可被灭 活,对酸、洗涤剂、乙醚、紫外线、甲醛等亦敏感,较易被灭活。   登革病毒感染可使艾滋病患者体内的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复制出现暂时性抑制。   (二)发病机制   4型登革病毒均可引起登革出血热,但以第2型最为常见。1985年在 我国海南省出现的登革出血热也是由第2型登革病毒所引起的。在东南 亚各国,登革出血热多见于1~4岁的儿童。在我国的海南省,则以15~ 30岁患者占多数。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发病机制只是一种假说。人 被登革病毒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婴儿则可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 抗体。这些低滴度的抗体具有较弱的中和作用和较强的促进登革病毒复 制作用,故称为促进性抗体(enhancing antibody) 。它可促进登革病毒与单 核细胞或吞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并可促进登革病毒复制,使被激 活的 D4+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一些血管活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 子I(tumor necrotic factor-alpha,TNF-α)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 ,IL- 2)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8(IL-8) 、白细胞介素10(IL-10) 、白 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等,导致血管通透性增 加,血浆蛋白从微血管中渗出,引起血液浓缩和休克。凝血系统被激活 则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 ) ,加重休克,并与血小板减少一起导致各系统的出血。有人发现由 第2型登革病毒引起的儿童登革热,若发病3天内其血浆中游离的登革病 毒非结构蛋白NS1水平600ug/L则很可能发展为登革出血热。   然而,有人用定量竞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